草花石品鉴网

跨越万里,它们为何来到大湾区增肥?

09-24

跨越万里,它们为何来到大湾区增肥?

近日,11只大滨鹬现身

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它们从新西兰起飞

跨越1万多公里抵达深圳湾

体重消耗到只剩原来的一半

所以,在食物充足的深圳湾

它们“疯狂”进食增肥

近日,工作人员通过高清监控系统惊喜地发现,11只大滨鹬现身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区近十年记录到大滨鹬数量最多一次。

大滨鹬每年往返澳大利亚越冬地和西伯利亚东北部繁殖地孕育新生命,一路飞越山海,迁徙途经我国东南沿海滩涂停歇补给,总迁徙里程达14000公里。

大滨鹬取食生存能力强,几乎是有啥吃啥,甲壳类、软体动物、昆虫都是它的盘中餐。因此,它们的种群数量可以说是“鸟丁兴旺”。

大滨鹬从新西兰起飞时,体重为两三百克,经过不吃不喝的长途飞行,穿越太平洋,抵达深圳湾时,体重会只剩一百多克。50%的体重消耗是鸟类能够承受的生命极限,因此,在深圳湾停留时,候鸟会“疯狂进食”,直到恢复原来的体重。

为什么大滨鹬

会到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歇脚?

这得益于保护区对基围鱼塘的科学改造以及日常的精细化管理。

早期的基围鱼塘用于水产养殖,水位较深,且深度单一,不适合鸟类栖息。2006年,鱼塘收归保护区管理后,根据水鸟的习性进行了改造,营造了深水区、浅水区和光滩区,以满足不同种类的水鸟、特别是短脚鸻鹬类的栖息需求。

鸟类对水位是非常敏感的,它们用自己的脚选择合适的水位。为了精准调控水位,保护区创新安装了智能水闸管理系统;而且,通过远程控制水闸开关,可以精准掌握潮汐中不可多得的换水机会,充盈“粮仓”,为水鸟提供丰富的食物选择。

2023年深圳湾越冬候鸟潮。图源:深圳晚报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处于城市腹地,同时也是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也是深圳湾最后的一片原生红树林湿地,守护着鸟儿的家园和背后的城市。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停歇。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今年3月还发布了《鸟类友好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引(征求意见稿)》,从空间格局、建筑布局、立面设计、景观设计、生境营造五个方面指导“鸟类友好型建筑”,更好守护迁徙候鸟及其栖息地。

深圳湾(后海湾)候鸟。图源:深圳红树林基金会

每年10月至次年5月,都会有数万只长期迁徙的候鸟在深圳停歇,在深圳湾观鸟也成了深圳人每年必打卡的观赏项目,“爱鸟护鸟”的意识也已刻印在每位市民心中。

今年的候鸟季即将来临

深圳市民又将与“旧友”重聚

会有“新朋”光临深圳吗?

你最期待的是谁呢?

我们拭目以待!

综合:内伶仃福田自然保护区微信公众号、深圳特区报

来源: 大湾区之声

黄腊石的密度和硬度

国画菊花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