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在我国的市场很大,
那就意味着水也很深,
外行人想要买到真翡翠一定要找对渠道,
因为很容易被骗。
不过外行人只要掌握一些翡翠的“翠性”,
就能轻松分辨,再也不用担心上当受骗了。
翡翠的“翠性”是判别翡翠真假的重要标志,
一般来说翡翠的“翠性”是指
从翡翠表面可以看到的硬玉矿物解理面的反光。
更严格来说,“翠性”应当是指
翡翠中主要组成矿物硬玉的颗粒大小
和相互组合关系在肉眼观察下的表现形态。
从审美角度来看,
所表现出来的“翠性”或许有优点也有遗憾,
总归不能以偏概全,
还是需要综合考量。
翡翠的“翠性”表现形式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分为“苍蝇翅”、“桔皮效应”、“絮状物”三类。
“苍蝇翅”是指翡翠表层在光线下呈现出
一个个犹如苍蝇翅膀的亮白色反光特征,
主要是由翡翠中的硬玉矿物的解理面反光引起。
往往呈长条状或者不规则片状出现,
基本反映柱状硬玉矿物的大小和相互组合的关系。
由于翡翠中硬玉矿物大小和取向基本不同,
所以在光照下转动翡翠,
不同位置的“苍蝇翅”会出现大小不同的闪光,
此起彼伏十分明显。
值得一说的是,“苍蝇翅”并非所有翡翠都会出现,
抛光较好的平面和弧形表面不一定能出现。
顾名思义“桔皮效应”就是通过反光观察,
会出现类似桔子皮上一个个大小和方向
不同的凸起和凹陷的特征。
“桔皮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硬玉矿物硬度的各向异性引起的,
抛光过程中软硬程度不同,
所以产生了一个个凸起和凹陷的不平整面。
“桔皮效应”在翡翠A货中表现更明显,
并且凸出和凹陷之间的界限为逐渐平滑过渡。
“絮状物”是处于透明或半透明的翡翠通过照射,
会在翡翠内部出现棉絮状物质的现象。
“絮状物”的出现多半是因为
翡翠中硬玉矿物的颗粒间隙、裂隙
和杂质包裹体对光线的反光引起。
翡翠中的“絮状物”通常呈现长条状,
有的还可以显示硬玉矿物的轮廓,
也称之为“粒间光学效应”。
市场上一些仿造的翡翠制品,
所呈现的“絮状物”也显示糖粒状的特征,
能够明显看出和真品的区别。
翡翠的“翠性”只有在
翡翠这样的特殊材质中才会出现,
所以翡翠“翠性”的观察
也是鉴别翡翠真假的重要方式。
在翡翠相对粗糙的表面观察是否出现“苍蝇翅”,
在抛光较好的平面上观察是否出现“桔皮效应”,
在透射光照射下观察翡翠内部是否出现“絮状物”,
通过这几点的观察,就能轻松鉴别翡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