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瓷器的产生和发展走了近两千年的历史。从原始瓷到青瓷,再到白瓷,到彩瓷,经历了漫长的时光,釉质晶莹剔透、色彩斑斓的五彩瓷器逐渐产生,嘉靖五彩一改成化斗彩的那种温润、恬静的颜色,多以一定的青花,再添加红、黄、蓝、绿、紫五色。不过根据图纹需要,五色不定俱全。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又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在明清两代得到发明和发展。五彩瓷整体视觉冲击效果强,色彩饱和度高,以色彩艳丽斑斓著称于世。
真正嘉靖时期的五彩瓷是相当珍贵的,瑰丽多彩,品种繁多,最大的特征是:
1、胎釉和青花、斗彩相似;
2、色彩主要为红、黄、蓝、绿、紫、黑等,但以红彩为主;
3、其绘法先在白釉瓷面上,画人的颜面,不填颜色,用红色笔加勾;
4、多用小开片,裂纹向下而紧合。
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为嘉靖时期景德镇御窑青花五彩瓷器中的名品
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渐收敛、圈足。伞形盖,圆珠钮。
盖面以红、黄、绿彩和青花装饰,盖面璎珞纹,钮火焰纹
明代朝廷在景德镇设置了御窑厂。烧造的陶瓷数量很大,不惜人力、物力,追求“至精至美之瓷”。《明史》记载:“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御窑厂汇集的工匠技艺熟练而高超,并且“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因此,制作出来的瓷器件件精美。
外壁以红、黄、绿彩和青花装饰。八尾红鲤鱼姿态各异,悠然自得与周围的莲花、浮萍、水草融合在一起,非常生动逼真。
嘉靖朝瓷器生产量最多,采用“官搭民烧”的做法,出现了官窑民窑竞烧的局面。同时瓷器的对外输出也极大地刺激和促进了陶瓷品种的创新。《景德镇陶录》记载:“制作益考,无物不有。”嘉靖釉上五彩以红、绿、黄、紫、孔雀蓝、黑彩描画图案,其中红、绿、黄为三主色。
腹部莲池鱼藻图,底部蕉叶纹
在诸多博物馆中,嘉靖五彩瓷较多,体型比较偏大,如大罐、大缸、大盘等。嘉靖五彩器,多数有六字青花楷书款。
明五彩瓷汇集中国陶瓷艺术近千年的精华,从初创到成熟,从洪武、永乐到嘉靖、万历,无论是颜料,还是彩绘工艺、烧成工艺均已达到历史上的巅峰阶段,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码字不易,修图费时费力,喜欢的朋友还请点赞或转发,支持一下,真诚地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