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金西厓先生诞辰130周年,为纪念这位杰出的竹刻艺术家、理论家,上海博物馆于近日特别举办了这次跨年展览“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在金西厓先生后人的见证下,这一倍受竹刻与文玩爱好者关注的展览正式揭开了序幕。
金西厓 深刻金城画水仙竹臂搁
金西厓(1890-1979),名绍坊,字季言,西厓(一作西崖)其号,以号行。出生于南浔望族,毕业于上海圣芳济学院,后任土木和桥梁工程师。受兄长名画家金城和竹刻家金东溪的影响,金西厓在从事社会工作和打理家族事务之余,致力于竹刻的创作和研究,青年时期便在竹刻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功。他精通竹刻工艺中几乎全部的平面雕刻技法,也能雕刻木、牙、石等材质。在竹刻艺术史上,金西厓可称后期文人竹刻集大成的人物,他继承了清代中期以来杭嘉湖地区浙派文人竹刻的优良传统,十分重视作品格调的书卷气和讲求刀法上的金石味,堪称浙派竹刻的殿军;长年寓居沪上,与海派书画篆印诸大家时相过从,沾溉极深,又使他成为海派竹刻的中流砥柱。
在金西厓的作品中,有很多是与其长兄、著名书画家金城(1878-1926)合作而成的,“拱北画,西厓刻”已成为其竹刻创作中最具特色的作品。他除了留下数百件竹刻精品供后人欣赏、观摩和学习外,还深入进行理论探索,撰写了有史以来第一部对竹刻进行全面论述的著作《刻竹小言》,奠定了今天研究竹刻艺术及其历史的学科基础,在全面总结竹刻历史与工艺的基础上为竹刻艺术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真知灼见。他的艺术成就无论生前身后都广受赞誉,而足称盖棺之论的是启功先生“于五百年来竹人之外独树一帜”的评价,就理论建树而论,五百年来竹人中亦只此一人,堪称是20世纪最杰出的竹刻艺术家和最重要的竹刻艺术理论家。
金西厓 留青阴阳文金城画梅窗图竹笔筒
此次展览包含展品共计163件(套),以竹刻作品为主,还包括木雕、绘画、印章、拓本、名家题跋、档案资料等与其艺术生涯有关的文物。作品分为两大板块展出,“清风珍一握:西厓所刻扇骨”(第一板块名)共85件作品,其竹刻创作即以扇骨雕刻为主。雕刻形式多样,无论阴文、阳文、留青,或则深刻、浅刻、毛雕,皆达到高水平。他尤其擅长运思,灵活选择不同刻法表现书画墨稿的笔墨趣味和艺术意境,刻成之作往往较墨本更耐人寻味,是极为成功的二度创作。在名手辈出的民国艺坛上,金西厓以高华、清雅、朗润、平正的扇刻风格独树一帜,他在扇骨雕刻上取得的成就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20世纪中国竹刻艺术的代表人物。
“与世相媚玩:西厓所镌文玩杂器”(第二板块)包括臂搁、笔筒、手杖、印规、印章和象生小件,共57件作品,材质涵盖竹、木、石等。在扇骨雕刻之外,镌饰各类竹制文玩器物如臂搁、笔筒、印规以致烟筒、手杖,也是其竹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品或为自用自赏,或以馈赠友朋,虽然总数不多,但无不浸透着作者的心血。他的雕刻技艺是多方面的,除了竹材,也雕刻木、牙、石、陶,又能篆印、琢砚。在经其甥王世襄整理的《刻竹小言》中,我们可以看到金西厓对复兴我国竹刻艺术的思索与呼吁。
金西厓 留青阳文金城画饯春图竹臂搁
本次展览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举行的金西厓竹刻艺术专题展,通过系统展出作品,全面展示一代竹刻大家的创作面貌和艺术成就,也为弘扬当代江南工艺文化提供重要的实物范例,并推动今天对竹刻这门独具中国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特色之艺术的学术研究与传承实践。展览以上海博物馆馆藏为主,另向湖州市南浔区档案馆借展了珍贵的档案资料,据悉,展期将延续至2020年2月23日。(施远/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副主任)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