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看到一个喝茶交流的帖子。
某茶友发出了这样的动态分享:
“今年托熟人,花3200多的价格入了一斤福鼎高山银针,有没有懂行的帮忙看看,这茶是不是买贵了?”
没过一会儿,留言区内集齐了各方观点。
路过的网友A:“三千多?这也太贵了,平时喝两、三百的口粮茶感觉就很不错了。”
二号路人甲:“现在除了福鼎,福建其它地方也产白毫银针,另外,包括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这些省份也产银针。之前买了半斤云南产的月光白银针,只花了250块,感觉也还行。”
再往下翻,也有不少人反驳,“月光白不是白毫银针!”
“外省产的白茶,品质没法和福鼎的比,老茶客懂的都懂。”
当然,也有留言在认真回复博主的提问。
“我朋友就是在福鼎开厂做茶的,现在这个价位很正常,如果是头采针,价位还要四千多,这个价如果是福鼎高山的银针,算挺可以了。”
林林总总看下来,大几百条留言的评论区,好不热闹。
相信平时在喝茶时,茶友们也亲身经历过这样的感慨。
“为什么同样都是白茶,白毫银针的身价却独树一帜,卖得这么贵呢?”
这篇且来从制茶成本,好好算一笔经济账。
《2》
一、“十不采”传统限定。
白毫银针的制茶,采特定茶树品种的单芽为原料。
但不是随随便便的茶芽采下来,都能符合制茶要求。
结合福鼎银针当地的采茶传统,白毫银针采摘,有“十不采”要求。
比如,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
本身春茶季可以采到银针的时间就不多,下雨天还要停工,不能采摘,更显珍贵。
哪怕是天气转晴,凌晨早起,夜露未干,也不适宜采摘。
又比如,细瘦芽、紫色芽、风伤芽、虫伤芽、开芯芽、空芯芽、病态芽、人为损伤芽,也不采。
拢共加起来,称之为“十不采”。
在高标准的制茶要求下,采茶工们可不是“有芽就采”,而是“达标才采”。
严格制作,合乎标准的白毫银针,颗颗茶芽饱满粗壮,采茶成本可不便宜。
二、采茶时间有限。
白毫银针的采茶,一年等一回。
可以采茶的时间,非常有限。
算下来,每年大概也就短短十来天时间。
以我们今年在太姥山观察到的春茶季实录来看,2023年3月14号,太姥山高山茶园的银针,才算大面积开采。
早前几天零星采到的茶芽,难成规模。
从14号,延续到三月底,大概在25号、26号左右,山上的春白茶采摘,已经换了交接棒。
彼时,已经是牡丹王与白毫银针尾期针交替混采。
海拔稍低一些的茶园,气温回升快,枝梢间萌发出来的新生芽叶,已经是牡丹王的标准。
只有海拔稍高一些的地方,还能采到部分尾期银针。
但过了这几天交接段后,白牡丹的盛季正式到来,白毫银针的采茶宣告结束。
前后算下来,短短十来天左右的时间,堪称是一寸春光一寸金。
只让人恨不得多长几双手,方便多采一些茶。
三、采茶人工成本高。
采茶时,白毫银针这样的春茶,仅限人工手采,没法动用机器。
不然,像理头发那样,用机器拦腰采过去。
大量断成两截的残损芽,根本达不到制茶要求。
但是,请人采茶的成本,并不用便宜。
因为早春时节,春寒料峭,采茶是纯粹的户外劳作。
需要忍受寒风、日晒、蚊虫干扰等。
如果是采修剪过的台地茶树,情况稍好一些,至少台地茶种植成规模,固定一片茶园能采很久。
要是那些没有修剪过的抛荒茶、荒野茶,枝梢高处的芽头哪怕踮起脚也够不着,采起来很费劲。
尤其是荒野茶,还零散分布在荒山野岭,要跋涉一番,且有熟悉山路的人带路,才能顺利采摘。
最后,由于采白毫银针的那段时间,是采茶用工的高峰期。
如果从外地请了采茶工,东家还要负责提供食宿、包来回交通费等隐形支出。
高峰期采茶工难求,请工人的成本开支,自然水涨船高。
四、白毫银针的采摘讲技巧。
从经济学来看,劳动价值高,才是一款产品卖出高价的核心原因。
采白毫银针时,除了要耗费大量人力外,还有着采茶技巧考验。
首先,要视力好。
茶树发芽方向是不统一的,不少茶芽掩映在老叶、老枝之后。
每次伸手采茶前,要提前用眼睛锁定目标。
其次,考验腰力。
采普通的高山银针,茶树们修剪之后,高度大多是齐腰高。
上午采,下午也采,采一整天茶下来,要持续好几个钟头弯腰弓背。
再次,手速要快。
眼睛看到目标后,“手随眼动”,立马跟上。
最后,采茶有技巧。
采银针,要握住芽头,轻轻一拔,才能完整出针。
用力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
轻了,往上拔针时,由于白毫银针的茶毫多,容易从手里滑出去。
用力太重,或者蛮力掐采,茶芽受损,甚至断成两截,不符要求。
五、萎凋讲技巧。
隔行如隔山,在很多不知内情的人眼里,白茶加工没有任何难度。
随便晒一晒,干了就能收起来。
但这种想法太外行。
白茶加工,萎凋、干燥为主。
萎凋,分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复式萎凋。
最理想的状态下,白毫银针的茶芽采下来后,专人负责收集,然后快速运送到厂里加工。
如果耽误了制茶时间,比如,这批银针的原料一早采下后,放了大半天还是没有摊开,容易被闷坏,品质受损。
及时摊晾,才能确保白毫银针的极致鲜爽度。
此外,摊晾萎凋时,除了要快速及时,还讲究“薄摊薄晾”,不能太厚,以免得不透气被闷坏。
日光萎凋时,温度变化、日光强弱、风向(南风北风)等细节,也会对制茶效果产生影响。
需要有多年做茶经验的老师傅照看,才能确保做茶品质。
六、白毫银针烘干难度大。
白毫银针的芽头结构很特别,内部有些类似竹笋。
一层复一层,每一层都覆盖着大量茶毫。
芽头紧实粗壮的高山银针,层数共计有5-7层之多,
萎凋结束,芽头干度尚未达标。
需要细致烘干,才能得出成品。
烘干时,制茶面临这样的难题。
要确保茶叶内部的天然养分风味不受损,也要确保里外烘干、烘透。
如果是新手制茶师,根本不敢挑战做银针。
当时从茶农那听到的原话是:“入行不超过5年,不敢做银针。”
毕竟,银针的茶青成本可不便宜。
万一烘坏了,芽头表面的茶毫烘焦变色,那就可惜了。
再不然,就是芽头表面烘干,但内部深层次水汽没烘透。这种没干透的银针,放上一段时间后就会变味,根本没法久存。
而请有经验的制茶师做茶,工费成本显然不是那些粗制滥造、工艺马虎的“银针”能比的。
七、精品白毫银针拣剔成本高。
除了萎凋、干燥外,后期精制环节,还离不开拣剔。
所谓拣剔,即是白毫银针里分出杂质。
一些采茶时不小心顺手采下来的老叶片、大叶片、茶籽等,还要挑出来。
虽然目前也有不少机器设备,能辅助挑茶。
但机器很难区分断裂的老叶与嫩芽,存在误差。
用机器去筛选,未必能筛出来。
所以,还依赖密集的人工挑茶。
在光线充足的地方,长时间弯腰,聚精会神,逐颗分辨。
这种耗费眼力的拣剔环节,人工开支也不少。
《3》
提到白毫银针为什么这么贵?
站在普通茶客立场看,道理很浅显。
无非是,高山银针的营养价值高、产量少、风味迷人。
鲜爽感,极致突出。
喝茶喜欢喝鲜爽的茶客,绝对能对其“过喉难忘”,被深深吸引。
此外,茶水还格外淳和柔润,浆感明显。
这样的好茶,哪怕预算有限,没法做到一次性买入好几斤回家收藏。
简单买入一小罐试一试,感受高端白茶的滋味风采,也算不留遗憾。
核心产地不同、采茶标准不同、工艺水准不同、茶树品种不同、茶芽内在茶味物质积累不同……
方方面面的不同,决定茶叶的价格,有贵也有便宜。
如果是纯正的福鼎高山银针,在做到极致鲜爽突出,拥有标志性毫香蜜韵风味的前提下。
那么,花上几千入手,也算物有所值。
今年的白毫银针,一年的白毫银针,三年的白毫银针,香气会变吗?
白毫银针的新茶花香、毫香,那老白毫银针的香气是以花香为主的?
什么?冲泡白茶时,新白毫银针投茶8克,老白毫银针投茶5克?
白毫银针可以真空保存吗?
白毫银针是绿汤吗?不,真正的高山白茶白毫银针茶汤是这样的!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