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小山村与半部江南茶业史
1845年,英国人在上海黄浦江边有了租界,商人大量涌入。
在临近的绍兴,茶商宋周瑞正带着一大群力壮的挑夫,从平水镇东部大山里的王化村出发,肩挑一种圆粒形的茶叶,翻过日铸岭官道,到三十里开外的上灶村埠头装船,而后经浙东运河到绍兴,周转杭州,抵达上海后委托洋行,出口至欧洲和美国。
清帝被迫开放五口通商后,上海成为茶叶经营、出口最集中的地方。
对于55岁的商人宋周瑞来说,从家乡到上海的这条路,无疑是他做出的最重要选择。他急需最便捷的运输方式,满足不断扩大的海外需求。
茶叶供不应求,出口的数额,正呈跳跃式递进,他知道,茶叶必将成为大清帝国最重要的商品。
家乡这种圆粒形的茶叶,在伦敦市场,甚至几与珠宝并列,被称作“绿色珍珠”,他想起,他第一次将家乡日铸岭的茶叶拿给上海洋行里的华人买办们,他们品尝后流露出的不可思议表情。
洋人们翘首称:
Gunpower Tea!
就连上海最知名的6家茶行竟一起与他要货,让他承制Gunpower Tea,送上海交货。
他完全有信心,在徽茶云集的上海,拿下更大的海外市场。
由此,浙东各县所产毛茶,汇集在他的家乡平水王化村,由他创设的瑞泰茶栈加工成珠茶后,大量运销海外。
平水自此成为著名的茶叶集散地,浙江四大茶区之首,其产量占全省半数,并一跃而为全国举足轻重的茶市。
全盛期,他的家族一年输出珠茶10万担以上,“瑞”字门下的茶栈达25家之多,成茶业界巨擘,浙东遍见“瑞”字茶。
从翻山越岭大山之中的王化到上流云集的伦敦茶会,路途的艰难丝毫阻挡不住人们刮目相看的眼光和滚滚的财富之流。
无怪乎当代有人说,
这是一条茶文化的圣地,足以成为茶人心中的自豪之地;
这是一条古老的茶叶运输之路,当之无愧的江南“茶马古道”;
如果,你认为,只有上面两方面,那你想的还太简单了,因为这里的意义还在于,它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留下的里程碑式的意义,甚至:
平水王化书写的是中国自北宋以来的半部江南茶史
不信,你再看:
它是炒青绿茶的开创者
宋周瑞家族经营的圆粒形的茶叶便是平水珠茶,与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日铸茶来自同一产区,有莫大渊源。
宋代是日铸茶最兴旺的时期,欧阳修说过“两浙之茶,日铸第一”,明代品茶高手张岱也说过“日铸者,越王铸剑地也。茶味棱棱有金石之气”。
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主笔王旭峰在《日铸茶漫笔》中说:“史称当初日铸茶本是用炒青制作的。陆游说:‘日铸则越茶矣。不团不饼,而曰炒青,曰苍鹰爪,则撮泡矣。’这在宋代,恰恰与团茶饼茶相悖,实乃一大突破,由此而遂开千古饮散茶之风,即撮泡的茶饮之风。”
炒青法不仅克服了之前蒸青法的难以掌握和成本高的缺点,还大大简化了制茶工序,在绿茶制作工艺和绿茶品质改良上开拓了新途径,是我国制茶技术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至今仍为茶界津津乐道,开创了绿茶品饮的时代。
日铸茶在中国茶叶加工史上的地位,悠然可见。
因而,对茶人来说,这里诞生了炒青茶,这里至今是茶人最为熟悉的泡茶喝茶法的起源地,王化日铸岭,是不能不去朝圣的。
“
王化村,江南的“香格里拉”,江南的“茶马古道”
传说,“卧薪尝胆”,越王勾践的铸剑师欧冶子当年奉命铸剑,别处都不行,就在王化旁的日铸岭,一日铸成,留下五把神剑,靠“神剑”灭了仇国。
传说,逃难的大宋康王在这里避难,商议抗金兵,留下皇帝的“下马桥”、“议事坪”,才有延续至今的,备受推崇的南宋风骨和宋雅文化……
日铸茶,宋时就是贡品,明清两代,曾在这里开辟“御茶湾”,专为皇室采制御茶,有康熙皇帝亲定的御茶湾……
这里有晋代建造的千年古刹日铸寺,宋代的大舜庙、土地庙,以及宋家台门——100多年前茶叶巨商宋周瑞家族的府邸。宋家台门包括瑞泰(二房)台门、大房台门、三房台门和小房台门,近四千平方米的建筑体量,目前有三个台门保存较完好,是现今非常难得的古建筑群。
瑞泰茶栈创于1845年,见证了日铸茶和平水珠茶辉煌的“瑞泰茶栈”,院落的一百多间房子,在辉煌时,分别用作茶叶加工车间、账房、厢房、长工房、厨房……
“龙山瑞草,日铸雪芽”,日铸茶和平水珠茶,在世界茶史上是那样的光彩夺目,正如明袁宏道诗云:钱塘艳若花,山阴(绍兴古称)纤如草,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平生王献之,酷爱山阴道。彼此俱清奇,输他得名早。
这个初夏的六月,古城绍兴有着一丝清凉的静谧,问山约上茶人的你,访越窑、品黄酒、游沈园、读青藤、看鲁迅,更要走读茶文化圣地王化。
问山为你邀请到王化瑞泰茶栈后人,现任绍兴市茶叶学会副秘书长宋晓,解密“王化”和平水的茶业传奇,解读近代中国茶史传奇,品读越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