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河源人,你为何被赞誉为'石街胆'?

08-30

河源人,你为何被赞誉为'石街胆'?

当被问起是哪里人时,河源老城区街头巷尾的阿叔都会这样回答:“我系“石街胆”来咯”,老河源县城的人都自称为“石街胆”。你知道为什么老河源县城的人会被称为“石街胆”吗?

老河源县城的街巷横纵交错,清朝时有九街十八巷之说,当然,这只是个约数,实际上当时的河源县城远远不止这九街十八巷。2000年出版的《河源县志》记载,1949年解放前,老河源县城的主要里巷有30多条,其中大部分是以同一姓氏集居的来命名:如肖屋巷、邝屋巷、丘屋巷、江屋巷、赖屋巷等,也有一部分是以当地特有景色来命名的:如南门井巷、西门井、酒饼巷等。这些里巷,大多较为狭窄,道路不平,宽度一般是1-3米左右。这些较窄的就叫巷,那些较宽点的就叫街了,所以老河源城还有十字街、太平街、北直街、东直街这些叫街的道路,但就算是北直街、东直街这些叫街的道路,左右也不过是三米左右,有些地方连一台小车都只能勉强通过。

据县志记载,1926年(民国十五年),河源县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街道拓宽行动,各街面主要用青石条或麻石条铺成,两旁嵌有鹅卵石。对于一些小巷,则主要用鹅卵石或是水石。我小时候就在老河源城的南门井巷长大,记忆中,小时候就是在鹅卵石铺成的街头巷尾玩耍嬉乐,今年春节时曾经重返南门井巷,那里小巷中的鹅卵石早已影踪全,取代的,是水泥路面,小巷两旁的青砖泥瓦早已不复存在了。

上城南门井居住的80岁老人家张先生说,当年河源县城很多大街小巷如十字街、太平街、北直街、东直街这都是用石条铺路,县城的人把居住在县城以外的地方视为乡下,在这些街巷居住的河源城本地居民为了标榜自己和县城周边进城的外来人有所区别,因为城里人都是住在铺设青石条或麻石条的街里,简称石街,住在石街石巷里的人,就把自己自称为“石街胆”。这样的称呼就一直流传下来了,时已至今,“石街胆”已成了土生土长老河源城人的代名词。1934—1939年期间,Hannich,Gustav Ludwig Hermann (Mr)拍摄了一个牌坊。可惜牌坊上一个字都看不清。这是一条河源典型的麻石(花岗岩)小巷。这张照片,为我们忠实记录了当年这条街道的原始面貌:中间麻石条横铺,两侧竖铺麻石,作两种建材的分界线,最边的两侧,是鹅卵石路面。路两旁是长长的高高的墙,应是大宅院的宅墙。

 1934—1939年期间,Hannich,Gustav Ludwig Hermann (Mr)拍摄

明清河源石街巷的原始面貌。1905—1925年期拍摄

这条路是由大小相似的鹅卵石铺就,旁边有水沟(河源方言叫这种沟为“鸡坑沟”),人们用石板铺成一二级石阶以便进出。

这条巷子里,有一座非常明显的建筑——牌坊。牌坊上有石匾,可惜字看不清了,石匾后面远远的那座山,应该就是河源市郊的梧桐山。

巷子里有人,一人挑着担,一妇人抱着个幼儿,看着拍摄者。一边的门楣上,贴着过年时贴上的红纸片。

云锦石产地在哪里

太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