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宋元章款凤字瑯琊紫金石砚:一次深度赏析

12-11

宋元章款凤字瑯琊紫金石砚:一次深度赏析

宋 元章款凤字瑯琊紫金石砚赏析


(2013-01-09 11:54:08)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古砚赏析

宋 元章款凤字形紫金石砚 长22.7厘米 宽17.5厘米高3.8厘米
1972年北京西城区后英房元代贵族居住遗址出土,首都博物馆藏
“凤”字形,石质润泽,色紫。砚首略方,砚池倾斜,底部有两个长方形小足。砚背阴刻“元章”款铭文五行,字为行书,有残缺,仅见“此琅琊紫金石所…易得墨,在诸石…皆以为端”。紫金石产于山东,唐、宋间已负盛名,是我国早期砚材之一。此砚形制带有唐代遗风,造型简洁稳重,给人朴素、典雅之感。


此砚材质独特,形制轻巧而不失稳重。砚堂开阔,便于磨墨;平坦微凹,利于笔圆;首低尾高,便于蓄墨;既美观又实用。其外展的边线,内洼而开阔的砚堂,有君子坦荡荡。虚怀若谷之象。
米氏对凤池砚形制的演变有比较全面地了解,他从 “以便援毫”的角度对后世形制的改变颇有微词,在其所著《砚史》中云“嘉祐末,硯樣已如大指麤,心甚凸,意求渾厚,而氣象葢(益)不古,純斗故勒深,滯墨難滌,心凸,故點筆不圓,常如三角簇,葢古硯皆心凹,後稍正平,未有凸者。…… 心凸,至磨墨溜向身出,觀墨色則凸髙增浮泛之勢,援毫則非便也。”可谓好古而有理。
此砚方首箕形,砚堂阔而洼,且平浅,从目前馆藏、私藏出土古砚资料来看,是唐箕形砚由五代向宋过渡的形制。造型颇似米芾《砚史》中所形容和推崇的 “右军凤池砚”(“頂兩純皆綽慢,下不勒成痕,外如内之製,足狹長,色紫,類温巖,中凹成臼”)。砚出土于北京元大都遗址,离米氏生活年代不远,且铭文书风也类米字,故可信。

有人对砚铭书风提出质疑,理由是未达到神似,对此我不敢苟同。有法帖之祖的《淳化阁帖》尚且是下真迹一等,何况古砚铭文呢。故对于古砚铭文书风的认定,其尺度不妨放宽些,石上文字追求“神似”,有点难为古人了。此砚出土于北京后营房元代贵族居住遗址,其下限已定,故砚铭不可能是明清好事者所为,元代贵族大多是蒙古族人、色目人,不甚通汉文,也不可能作此“无聊之事”。据称,同时出土的还有新石器时代文物等,可见它们本来是作为古玩被元代贵族收藏的,故严格地说,此铭如是伪铭,只能是宋人所为。

有人认为,此砚铭文与米氏《乡石帖》、《紫金研帖》所论紫金砚似乎有关联,推断其铭文为据米帖内容臆造。其实据二帖内容看,两者没有必然联系,未必是同一砚。其可信在于:一、此砚为考古发掘所得,可以排除元代之后作伪的可能性;二、一般伪铭内容皆有所本,此铭暂未见出处,且残铭内容识材质、辨性能、别异同,恐非伪者所能凭空臆造。
砚铭考证历来是件头痛的事。如今,由于古砚收藏的市场化,致使伪铭泛滥。砚谱记载虽然可信,但作伪者正据此以造假,故按图索骥如同捕风捉影,了无可得。因此藏砚界对于砚铭的判断皆谨慎,以至于因噎废食,望铭而叹。

老怀表还在转吗

董其昌书法价格一平尺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