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纯粹的实用主义者的角度讲,近几年市面上的一些渔具却给我越来越不方便的感觉,竿挂就是其中之一。现在的竿挂几乎清一色地由碳素材质替代了曾经的铝合金材质,这是好事,但是一个明显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在风力偏大的天气,碳素竿挂的抗风能力不如曾经的铝合金竿挂。是不是所有碳素竿挂都这样呢?也不尽然。
从台钓在中国大陆迅速普及的那刻起,钓鱼界的整体面貌就发生了巨变,钓鱼人的衣着越来越有范儿、装备越来越时尚,好像做不到这些,就上不了台面。
然而,这些东西真的不可或缺吗?装备的时尚性和实用性到底该如何合理兼顾?
拿钓箱举例,我觉得对大多数人来说,它是鸡肋一样的存在。
国内渔具市场上出现第一批钓箱的时候,使用者是少数高端群体。
那个时候,若是在水库看到一个坐钓箱的人,第一感觉就是这人有钱、专业、拉风,羡慕之情油然而生。
三十年间,钓箱已经完全普及开来,随便叫个钓龄超过二十年的钓鱼人至少都有过两次以上购买钓箱的经历,这种需求引领着市场的走向。
然而,在我的钓鱼圈子里,我是唯一不坐钓箱的。钓箱的功能无非有三个:装东西,当座椅,架设竿挂、鱼护、饵盆等,三者合一就是钓箱,而我则用防水箱和钓椅替代钓箱,从数量上看,用两样东西替代一样东西似乎不划算,但是这两样东西却有重量优势,它们的总重更轻。
此外,我的防水箱可以收纳更多的东西,钓椅坐起来要比钓箱舒服得多,且同样有架设竿挂、饵盆、鱼护的卡槽。因此,作为一个纯粹的实用主义者,我不用钓箱。
从纯粹的实用主义者的角度讲,近几年市面上的一些渔具却给我越来越不方便的感觉,竿挂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的竿挂几乎清一色地由碳素材质替代了曾经的铝合金材质,这是好事,但是一个明显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在风力偏大的天气,碳素竿挂的抗风能力不如曾经的铝合金竿挂,不用说更长的竿子,6.3米竿子在刮4级风时就摇晃不止了,而我已经好几年没用过7.2米以下的竿子了。
我钓椅上的两个竿挂还是十五年前买的铝合金竿挂,早已用得褪了色。而另外的一支带地插的铝合金竿挂经过多次修补后,于多年前“下岗”。
钓椅可以架设双竿挂,带地插的竿挂似乎可有可无,但我确实需要带地插的竿挂,因为野钓的时候,一旦鱼情不好,我习惯带着一支竿子到其他位置打打游击。
巧了,不久前,一个朋友雪中送炭,送我一个带地插的收缩竿挂。
一件普通的小玩意而已,直观感觉挺不错,只是碳素材质不怎么受我待见。
碳素竿挂带了个地插,貌似不伦不类。毕竟在很多人眼中,只有土包子才用带地插的竿挂。
不过,对我来说,是不是土包子不重要,实用就好。
观察后发现,与过去的铝合金竿挂相比,该竿挂的亮点绝不止更换材料那么简单,它增加了很多实用的、有时代感的功能。
比如在调节角度方面,该竿挂一改传统的靠螺纹顶丝的办法,采用棘轮加锁扣的办法,地插几乎可以旋转360°,无论调整还是锁紧,操作起来都更方便;后挂与后托亦可调节角度;后托采用闭合式设计,可通过旋转托轮调整后托开口口径大小,可满足不同粗细度的钓竿的架设。
此外,该地插可拆卸,打游击的时候可以安上地插,想在钓椅或钓箱上使用则可卸掉地插,与竿挂架进行组合,因此目测比较满意。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它的实用性,现在已经到了刮秋风的季节,是否抗风最为关键。
为此,我忙里偷闲钓了几回小鱼,就为测试此竿挂的实用性。
虽然没赶上5级以上大风,但3级风还是遇到了,我当时用的是5.4米综合竿,这款竿挂的表现让我感到满意。
不过,由于没遇到大风天,为了测试它抗大风的能力,我用了一个笨办法——握住竿挂的一端,将其另一端顶到地上,然后用力撅。
我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想使它弯曲需要很大的力量,也就是说,刮风时需要同样大的风力才能使其变形,这彻底颠覆了我对碳素材料的认知。
要知道,我身边的钓友清一色地使用碳素竿挂,逢大风天无一不是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不停随风晃动的鱼竿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有的人不得不采用双竿挂,再自制一个支架,把两个竿挂相互支撑起来,靠两个竿挂的自身刚度来稳定一支钓竿;有的人则干脆下水,将海竿的支架插在水中,支在竿挂的前端,以增加稳定性。
那个时候,我的铝合金竿挂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我并非舍不得花钱更换稍贵的竿挂,而是我不会购买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即便它很便宜。
朋友送我的这个碳素竿挂,补齐了其他碳素竿挂的上述短板。
鉴于这款竿挂的硬度,下一步我打算把我的抄网杆也换成同厂的产品。
我看别人的碳素抄网杆平端2斤的鲤鱼都会弯曲。
所以,我的抄网杆还是白钢的。
综上,对于渔具的选用,我只用实用的,绝不跟风赶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