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我国首次在沉船考古中发现珐华瓷器:揭示历史新篇章

06-15

我国首次在沉船考古中发现珐华瓷器:揭示历史新篇章

海南日报海口6月14日讯(记者刘晓惠)尘封海底500年,珐华瓷器惊艳出水。6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琼海召开发布会,发布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最新成果,海南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南海西北陆坡沉船遗址出水珐华瓷器,系我国在沉船考古中首次发现。

从沉船遗址提取出的珐华梅瓶。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500年

尘封的瓷器惊艳出水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所载货物数量巨大,考古调查探明,船货以景德镇瓷器为主,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数色彩斑斓的珐华瓷器。

珐华,又称为“珐花”“法华”,是一种具有独特装饰效果与民族风格的陶瓷彩绘品种,其色彩艳丽,线条生动,形象简练,观赏性十足。

“这是我国沉船考古中首次发现的珐华器,意义重大。”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宋建忠介绍,一号沉船的珐华器器形多为罐和梅瓶。目前,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珐华器多为传世品,考古发现的历来罕见。一号沉船出现批量的珐华器,可谓惊艳天下。

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里,海南日报记者见到了部分珐华瓷器正静静地“躺”在特制的脱盐水池中,其中一个蓝色的珐华梅瓶十分吸引眼球。

这件珐华梅瓶以孔雀蓝打底,凸起的线条勾勒有致,形成凹、平、凸三层立体纹饰,既有工整的图案特色,又有传统的绘画风格,极具清新典雅之气。

在水中尘封500余年,珐华梅瓶还保持着艳丽的色彩。细看瓶身,通体的蓝,蓝得鲜艳且通透;花蕊上点缀的黄,黄如金珀;花瓣上的白,又白如洁玉。难怪学者常用“釉色晶莹肥润”来描绘珐华瓷器。

“在众多出水文物中,珐华瓷器最令人惊艳。”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也如此认为。他介绍,在部分珐华瓷器的表面,出现了主体纹饰贴上黄金金箔的工艺,这是以前没有发现过的,制作工艺非常高超。

由于珐华瓷器在历史上流行的时期比较短暂,以至于国内考古发现的珐华器数量并不多。

“一号沉船出水的珐华器直接证明了明代中期景德镇珐华器曾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福建博物院研究馆员栗建安表示,这批珐华器质量极高,纹样、颜色等具有伊斯兰文化的因素,这也让专家对当时贸易体制有了新的设想:明中期除了民间产品的交流,是否存在更高档次的交流?

1500米

深蓝之下探秘遗珍

1500米的深海,温度常年在3℃,海底无光,漆黑一片。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的发掘打捞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历时一年,考古调查队取得重大成果,背后,是科技的支撑,也是考古工作者坚持不懈的探索。

“除了震撼,还是震撼!”深海考古队副领队张凝灏全程参与了此次考古调查。他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沉船遗址的照片时,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感。后来,他下到海底作业,他说,那又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震撼。

“第一次在海底看到大规模的沉船遗址,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在载人潜水器里,张凝灏操控镜头,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去放大遗址的细节和局部,他说,这和观看视频是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据统计,三个阶段的考古工作共有214人次参航。他们中,既有经验资深的考古工作者,也有青年考古新锐。

“95后”黄泽鹏在物探航测组,在第一阶段的考古调查中,他的主要工作是反复观看影像资料,将一件件水下文物的精准定位标注在图上。

“深海考古不同于陆地考古,陆地上出土的文物经常是随着发掘的进度逐渐一点点出现。而在深海考古中,想要找出和归纳总结有用的信息,就需要具有明确的意识和概念,才能避免在海量堆积的文物面前眼花缭乱。”黄泽鹏说。

烈日下,骤雨里,考古工作者紧张而有序地守护着“深海勇士”号每次的出征与归来。

经过三个阶段考古调查,他们终于探明了两艘沉船的分布范围,获取了沉船所在海域海底的地形地貌特征,初步掌握了沉船遗址部分区域和重要位置的地层堆积和埋藏情况,基本明确了沉船时代和保存现状,推动我国深海考古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乌龙茶属于什么茶

海里的寄居蟹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