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则古钱币传奇:一是挖出6吨4吨被贩卖,一是钱山16吨修建博物馆
2018年12月20日的深夜,在河南省禹州市范坡镇曹徐村的一片麦田里,四个手持铁锹、锄头等工具的黑影在夜幕中“挑灯奋战”。几个小时之后,便挖出了一个深达数米的大洞。
这天晚上,王某等四人收获颇丰,他们在麦田里挖出了整整4吨古钱币。数日后,这些“战利品”就顺利找到了买家,他们将其中的1.8吨古币以104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下家。
为防夜长梦多,四人又急于出手剩余的2.2吨古钱币。不过这次没那么幸运了,2019年1月8日,正当买卖双方正在禹州市区非法交易时,警方果断出击,2.2吨古钱币被当场缴获,相关人员被抓获。不久,之前出售的1.8吨古钱币也被成功追回。
当地考古工作者立即对这片麦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又挖出了2吨多的古钱币,加上之前缴获的4吨,这里一共出土了6吨左右的珍贵古钱币,共有43个币种。
在地里挖出古钱币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像禹州麦田里数量如此惊人实属罕见。经初步鉴定,这是一处北宋晚期的钱庄遗址,而挖出钱币的地方是专门用来存放钱币的地下钱库,深达四、五米,类似于今天的金库。
那么,作为北宋当时的流通货币,为何有人会舍得抛下如此巨额的财富?当年在这片土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禹州地处中原腹地,被誉为华夏第一都,自古以来富庶繁华,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之地。金朝之前禹州名为钧州,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为避明神宗朱翊钧名讳,始称禹州。
数量如此惊人的钱币深藏在地窖里,只有二种可能性:一是改朝换代,原来的货币不再流通,钱成了真正的“废铜烂铁”,只能让它烂掉;二是因突发事件,巨额财富来不及花掉,短时间内又无法转移。
考虑到这是北宋晚期的钱币,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当时的社会环境。金朝灭辽之后,便对北宋虎视眈眈,不时派兵侵犯。靖康二年(1127)正月,金军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及皇室、后宫等3000余人北撤,北宋由此灭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
也是绝处逢生,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正好外出招兵而免于此难,不久在应天府(今商丘)称帝。然而金兵赶尽杀绝,赵构只好带着一批宋朝元老、精英南下逃亡,最终在杭州站稳脚跟,建立了南宋政权。
想象一下,在性命攸关的时刻,宋朝权贵们连夜收拾金银细软疲于奔命,谁还会去在乎这些笨重的铜钱?
据史书记载,金朝建国之初并没有自己的货币,而是使用辽、宋二国的钱币。消灭北宋之后,1130年,金朝扶植了北宋叛臣、原济南知府刘豫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伪齐。大齐国存在了八年,立年号为阜昌,政权范围相当于原来的北宋版图。
“大齐皇帝”刘豫其实就是金朝的代言人,平时欺压百姓、助纣为虐,极力讨好主子。
不过在刘豫当政期间,铸造了大齐自己的钱币,有''阜昌通宝''、''阜昌重宝''、''阜昌元宝''等,称为阜昌钱。阜昌钱一流通,原来的北宋钱币自然成了古董,烂在地下钱库里也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罗目古镇 资料图片
另一则传奇发生在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古镇很多,城南12公里处的罗目镇便是其中之一。罗目古镇年代久远,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元年,即公元618年。可让罗目镇真正名声在外的?熏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考古挖掘。这次挖掘,让罗目镇这个不很起眼的小镇,在全国都有了一定的名气。2002年8月5日,从罗目镇阳光村十组,出土了重16.32吨,约160多万枚铁钱,是目前我国出土铁钱最多的一处,那些凝结在一起的铁钱,号称中国“第一钱山”。
奇迹还在继续。不久,考古人员又在相距不过3米的另一窑藏中,发现了一个大陶罐。里面藏有大量精美珍贵的瓷器,或产于江西景德镇窑,或产于宋代五大名窑的定窑。其中,11件已被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18件被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罗目这样一个小镇,为何会有如此一个重16吨的”钱山”?是什么样的大人物住在罗目,享用着这样精美的瓷器?“钱山”和瓷器均深埋于地下,这又是为何?二者相隔如此之近,有什么关联吗?一个个历史谜团,在此打结,留待后人破译。
近日,记者深入罗目镇,并查证大量历史资料,采访了对此事长期进行研究的唐长寿、刘大钊等多位考古专家,试图为近千年前留下的这一个个历史谜团,勾勒出一幅相对清晰的历史轮廓。
回顾:企业建厂让“钱山”见天
2002年8月5日,罗目古镇发生了一件震惊四方的大事:该镇阳光村出土了宋代窖藏铁钱币“钱山”,出土古钱币160多万枚,为全国之最。当时,民营企业天久电炼公司扩建企业,发现了在一片庄稼地和坟地下藏了近千年的这些钱币,动用了当地最大的50吨的吊车,才让”中国钱山”见天。
这些铁钱成串堆积,周围砌以石板,天长日久,锈蚀成一个长约2.3米、宽约1.6米,高约1.2米的长方形的钱堆,“钱山”出土后,引起了国家文物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文物专家经实地调查后确认,此次出土的宋代铁钱币之多,当为中国钱币出土之最,是研究中国钱币史、四川金融史的重要实物资料。随后,峨眉山市政府根据专家建议,在省博物馆全力支持与指导下,对出土的宋代铁钱币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处理,修建了“中国第一钱山馆”,位于峨眉山飞来殿,并向中外游人开放。如今,钱山馆已接待中外游客数十万人次。
专家在对散落的钱币进行处理时,发现有宋代17个年号的钱币,前后跨度近220年。其中北宋的有:景德、祥符、元祐、绍圣、崇宁、大观、政和(公元1004年至公元1118年)等7个年号。南宋的有:绍兴、隆兴、乾道、淳熙、绍熙、庆元、嘉泰、开禧、嘉定、宝庆(公元1131年至公元1225年)等10个年号。它的出土,对研究我国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考古研究价值。
谜团:罗目镇为何会有“钱山”
山环水绕的罗目古镇,四处都是青石板铺就的老街。清澈的溪水穿街而过,溪边是高低错落的小青瓦木板房,穿行其间,仿佛走进了久远的历史,一切恍然如梦。罗目古镇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元年,即公元618年,原为罗目县,属古嘉州辖制。宋乾德四年,即公元966年,罗目撤县设乡,名为青龙,并入峨眉县,为宋时峨眉县五重镇之一。对于罗目镇会有如此一个重16吨的”钱山”,国内的考古专家们给出了许多答案。
专家观点一:出土地原是嘉定府铸币厂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嘉定府曾有铸币厂,但一直未发现具体所在地。不少专家自然而然就把“钱山”和嘉定府铸币厂联系起来。提出该观点的专家认为,只有可能在铸币厂,才会聚集这样多的铁钱。
可随着考古研究的进行,这个观点渐渐显得有些站不住脚。因为根据研究结果,这批铁钱的铸造地,主要在:“湖北蕲州蕲春监”、“安徽舒州同安监”、“利州(广元)绍兴监”等。在钱币中,几乎就没有发现嘉定府铸币厂留下的任何痕迹。
专家观点二:原是县衙金库或是大钱庄
在出土地原是嘉定府铸币厂的观点渐渐被推翻后,又有专家提出了出土地点原来可能是县衙金库或是一个大钱庄的观点。提出该观点的专家认为,这么多的钱币,应该不是私人所藏。
在历史上曾有一条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已存在的一条南方丝绸之路,几条线路中就有一条成都—乐山—西昌—大理—缅甸的国际商贸路线。正巧,罗目就是处在乐山(峨眉)转入大凉山山区的最后一个大站,唐宋时期中央政权和南昭国的经济、外交、军事活动常通过此道进行。由于罗目地位重要,处于内外交通贸易要津,商业繁荣,商税之多可想而知。这160万枚铁钱极有可能就是政府的商税收入。
峨眉山文管所所长刘大钊认为,一般来说,县衙金库或是大钱庄的金库都是铜墙铁壁,十分牢固的,并且一般在金库的设置上要取拿方便,有防腐措施。但从挖掘的情况来看,藏铁钱的地方”上大下小”,很像是因为事发突然,而突然埋下的,明显不像是金库所在地。
专家观点三:与南宋晚期宋蒙战争有关
根据史料记载,公元1231年,蒙古军侵入四川。1238年,蒙古军汪世显部进攻嘉定和峨眉,乐山和峨眉一带成为宋蒙军队的主战场。宋军以乐山作为西川战场的主战地,在乐山,峨眉,夹江一带与蒙古军展开拉锯战,直到1275年宋军在嘉定城投降元军为止。40年间,人民几无宁日,乐山人死伤无数。
市文保专家唐长寿认为,“钱山”中的铁钱,铸造最晚的也在南宋宝庆年间,比蒙古人入川要早几十年。当时的战争,造成了社会的极大动荡,罗目镇官民为躲避战乱,举家外逃,难以携带的大量铁钱和瓷器,只好就地埋藏,等待战争结束,返家后再取出使用。岂知战火无情,埋藏者一直没能再来将它取出来。于是,一座钱山,一大罐瓷器,700多年后得以重见天日。峨眉山文管所所长刘大钊也赞同这一说法,他告诉记者,在挖掘这些铁钱时,在铁钱上方还有用鹅卵石作下的明显记号,极有可能是埋铁钱的人在战争中丧生或者是流离外地,再也无法回到家乡。
尚待研究的历史谜团
在“钱山”旁边挖掘出的陶罐中,藏有大量珍贵瓷器,分别是青白瓷,白瓷等,部分青白瓷的碟子还扣有银边,甚至还有只极为珍贵的水晶杯,这些都显示出使用这些瓷器的人的社会地位不低。当时罗目古镇是贸易重地,后来又曾是宋蒙战争的战场之一,是谁在使用着这些珍贵的瓷器?当时有着什么样的大人物住在罗目?是在谁的一声令下,就将这样多的钱币、瓷器全部藏于地下?为何后来在战争结束后,又一直无人前来挖出?这些历史谜团,散发出诱人的魅力,期待着考古专家们去作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