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切玉石的使用和传承过程中,玉石就是具备一些特定功能和属性,是一切灵魂理想的最佳归宿和境界,
在中华先民意识中,玉的特殊宗教属性和功能是自然神和祖先神灵理想的最佳代表。
玉石本身不是自身灵体的最佳载体,而是在先民选用和使用过程中,逐步从石头中被认可和选拔出来的;后人所谓的“天生丽质”、“得天独厚”,都是在精神上赋予其更多的内涵,而且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和推崇,逐步走上神坛的位置,成为其他灵体的理想代表,最突出的例子便是龙的出身。
龙本就是虚构之物,但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先民意识中,它却是神通广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动物神和天神之一。
神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现实中你是看不见神的,但是心中到处都有他的存在;
很多人喜欢用佛教来解读,但是佛教的起源创始人释迦摩尼跟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同期的,东汉时期才传入中原,我们原土的神灵文化早期就是龙型和神灵的崇拜文化。
人们必须根据生活的需求和统治者的意愿塑造出龙的实物形象或象征物,以便对民众进行管理和控制活动。
从历来有据可查的考古资料表明,最早的形成物态的龙雏形始见于距今5000年前后,对应我们已知的历史,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玉器时代”或村社氏族部落联盟时期的“五帝时代”。
从考古实例中发现:红山文化的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地区发现的玉龙,(约距今5000年),辽宁喀左东山嘴出土的双龙首玉璜,(约距今5000年),辽宁牛河梁出土的猪龙形玉饰,(约距今5000年),辽宁建平出土的兽形玉,内蒙古敖汉旗大洼出土的兽形玉,内蒙古赤峰巴林右旗羊场出土的兽形玉,(以上三普形玉,据孙守道先生研究认为是龙形玉的前身,均属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龙型也有发现,在浙江余杭瑶山出土的玉龙首牌饰、玉龙首镯、玉龙首璜,(约距今5000年)等。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一直延续没有间断,并传承至今的,所知最早出现的“龙”形象造型的器物,几乎都是从石过渡到玉,最后与“玉”相结合而存在的,即用玉琢磨而成。
此后在历史各朝代中,还不断的出现了“玉珑”、“玉夔”、“玉蟠螭”等龙的家族形象,一直延续到明清。
玉石也在这种带有宗教色彩的使用中被赋予了一些神圣的寓意和功能,逐步成为统治者和神权的象征。用玉石制作其他的配饰物品和实用器、陈设器也代表着神灵的庇佑和祥兆,被其他统治阶层所推崇。
除了用玉石雕琢成龙形外,还用玉雕成各种神兽神鸟,如玉辟邪、玉螭虎、玉天马、玉风等。
此外,还以玉石模仿自然界,雕成各种现实动物,如玉虎、玉象、玉熊、玉鹿、玉鹰、玉燕、玉鱼、玉蝉等。
除了这些动物鸟兽之外,还有玉人,在妇好墓中出土的玉人,就是一个以圆雕的造型琢磨而成的标准器,曾经就有学者认为,妇好墓出土的玉人可能就是以妇好本人为摹本琢制的,其主要的功能应该是祭祀上使用的替代品。
通过对以上资料的研究,可以清楚地表明,玉石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逐步成了鸟、兽、人的灵魂寓体,早期的造型都是祭祀场合需要替代或长期摆放替代祭祀品的一种象征物品,而且这些都是人们以之求福免祸的崇拜和控制对象。
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可以理解古人的一些思维模式,一般认为,苍色的玉璧象征苍穹天界。这一点在文化的传承中尤为明显,例如北京天坛的“圜丘”,就是以艾叶青石铺坛面,圆中心还有一块凸出的圆心石 (圆形),从高处俯瞰,整体造型也酷似苍璧的造型和颜色(圆心石似璧的中心圆孔),也象征天界。
在文学的描述中,天界无疑是天帝的居处,所以古人又称天帝居处为“玉台”。
此外,还把一切跟神仙生活居住的场合都用玉字来作为替代,例如“月宫”称为“玉宫”,称神仙的居处为“玉虚”,称仙人居住的洞为“玉洞”,称仙人饮用的饮料为“玉浆”,甚至称天帝为“玉帝”,称仙人为“玉真”。
在传承至今的宗教行为中,道教把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称为“三清境”也就是(“三清天”)的意思,三清境分别为:玉清境、上清境和太清境,这三境界中,又以“玉清境”最佳最高,为最高神元始天尊所居。
在外来的佛教文化中,也以玉石作为雕造佛像、飞天等首选材质。这方面的文章以前专题介绍过,这里不再重复。
经过千百年这种玉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在中华先民和中国文化意识中,玉石也就成了神仙、佛的理想寓体、馆所和境界,从而玉也成了接纳高神、构筑仙境的极品灵物。
看到这里,可能就会明白为何四大文明中,只有华夏文明传承了下来,因为我们的文化传承过程中,一直是有实物作为载体,而这个实物就是玉石。
很多人曾有疑虑,为什么中华先民偏偏赋于玉石这样伟大的超自然力,它的根据是什么?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认为其根据有两个方面;
一个就是玉石是中华地区,祖先民众特别钟爱的具备自然属性之美的矿物,另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特殊社会时期历史条件的产物。
这与人们把石头家族作为灵魂的寓体的观念是分不开的,所以在谈到玉石的自然属性之美时,如果可以考虑到先民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就不能和“灵物”崇拜和敬畏的观念脱钩,自然美与善、慈、真都是相互贯通的。
在自然环境的生存中,美与人们最初的关切,和相关的事物是分不开的。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最关切的就是“生命”,包括一切附有生命的“活人”和“亡灵”。
而“亡灵”就是“活人”的“副本”,人的灵魂就是人的影子和幻像。
因此,不管“生魂”与“死魂”都是“人”的“同义词”。人的爱好,也是灵魂的爱好,人的欲望提高,灵魂的欲望也相应提高。
我们权把每个人的灵魂的“寓体”比作“居所”,人类的居所从洞穴到泥屋再到木房、砖房、混凝上钢材结构的楼房,是一步一步提高的。
人都是愿意住好房的,“好房”可以用一个“美"字来概括。房屋的条件首先是坚固耐久,其次是温润、透亮、清洁(含辟邪、祛病之意),最后是秀雅。
一般石头只具备坚固耐久这一条件,而玉石则具备了这一切。在进化的选择中,玉理所当然地取代石而成为灵魂的最佳选择。
在玉之诸自然属性中,“温润”是其突出的特点,这一特点与中华先民追求的道德准则和民族性格正相符合,所以孔子在他的十一个玉德中首提“温润而泽,仁也”,结尾又以“言含君子,温其如玉”作例,说明君子贵玉的心理因素。
所谓“君子”,在孔子看来应是有道德的人,这样,玉石之外表之美和内在的品德之善又结合起来,身价随之倍增。
象征着仁爱、和平的玉石之“温润”特点,表达了中华先民的美好心愿,是使玉石成为中华先民最为钟爱的灵物原因之一。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来看,宗教并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更不是单纯个人的心理现象,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