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宅家也能玩转寿山石!

08-19

宅家也能玩转寿山石!

前文提到闽地文人圈子里的“明星人物”——曹学佺无意在稻谷担上发现了田黄石,从此让田黄石走入了文人的收藏之中,然而曹学佺更为人所熟知的收藏家身份并非“藏石家”,而是藏书家。差不多同一时期的文人、篆刻家周亮工在《闽小记》中写道:“徐兴公云:‘吾乡前辈藏书富者……邓参知原岳、谢方伯肇淛、曹观察学佺皆有书嗜。邓则装潢齐整,触手如新;谢则锐意搜罗,不施批点;曹则丹铅满案,枕籍沉酣;三君各有癖。’”特别提及曹学佺不但藏书,还喜欢在上面做批注,而另外一位闽籍藏书家谢肇淛则偏爱藏书而不作批注,两人同嗜藏书,做法却大相径庭,也可谓“相映成趣”了。

月尾艾叶绿石 素方章

而说到这位谢肇淛,他不仅和曹学佺是好朋友,也同样是“藏书家”,更同样和寿山石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只不过曹学佺发现田黄,是源于一个美丽的巧合,而谢肇淛对于寿山石的探索,则是相当积极主动的。

读过高兆《观石录》的读者大约都记得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谢在杭布政尝称之,品艾绿第一,卒叹其未见也。”“谢在杭布政”就是谢肇淛(字在杭,官至广西右布政使),高兆这里提到,谢肇淛曾经赞美寿山石,并且评价“艾绿”乃是寿山石中的第一。到了毛奇龄的《后观石录》中,则对此扩展道:“明崇祯末,有布政谢在杭尝称寿山石甚美,堪饰什器。其品以艾叶绿为第一,丹砂次之,羊脂、瓜瓤红又次之。然未之见也。”虽然后来有些文章指出此段品评出自谢肇淛的《小草斋集》,然而《小草斋集》中却实在未见类似记载,应是讹传。尽管对于寿山石“艾绿第一”的评价出自高兆的转述,但两人生活的时期相差不远,应该去事实不远——谢肇淛的确对于寿山石相当感兴趣,且做出过相应的品评。

水洞高山石素方章

当然,除了口头上的评价之外,谢肇淛还是个“行动派”,比起曹学佺“宅”在园子里通过宴饮“推广”田黄石,谢肇淛则亲自跑去了寿山附近做“田园考察”。那还是万历壬子年(1612年)的初夏,谢肇淛邀请了好友陈鸣鹤(字汝翔,曹学佺好友)以及徐惟起(即前文的徐兴公,也是曹学佺的好友)一起,前往出产寿山石的寿山、九峰山、芙蓉山附近“探险”。

水洞高山石 素章

那个时候,寿山石还没有被大量、成批地开采,而这一带和荒山也没什么区别,谢肇淛在这次旅行的游记《游寿山、九峰、芙蓉诸山记》中写道:“山路渐嶻嵲不可步,舆者汗流至踵,又多溪涧汙潢,水石相错,深厉浅揭,殊觉艰难”,不过四十五岁的谢肇淛脚力不错,又怀揣着“寻宝”的愿望,走了八十多里终于到了寿山,“山多美石,柔而易攻。间杂五色,盖珉属也。奚奴各㔉数片,内之枕中。”

谢肇淛对于寿山石应该相当熟悉,无论是“柔而易攻”的质地还是“间杂五色”的色泽,都值得一书,不过更有趣的还是一个小细节,他们的僮仆们也被这美丽的寿山石所吸引,“各㔉数片”。“㔉”这个字如同“斫”,意为砍削,可见这时候谢肇淛他们并非是捡拾山边滚落埋藏的寿山石,而是从山岩裸露出的矿脉处,将石头砍削下来。可见谢肇淛的“探险”应该走到寿山的深处了,更从侧面反映出,寿山石的美丽不仅吸引着所谓文人群体,就连普通人也会为寿山石美好的质色所吸引、所打动,忍不住想要收藏。

荔枝洞石素方章

而谢肇淛这位“寿山探险家”,除了留下一篇《游寿山、九峰、芙蓉诸山记》,还和同行的徐惟起以及陈鸣鹤各留下了一首关于寿山石寺的诗,描写了当年贮藏寿山石的名寺——广应院“如今”的情景:

徐惟起 游寿山寺

宝界销沉不记春,禅灯无焰老僧贫。

草侵故址抛残础,雨洗空山拾断珉。

龙象尚存诸佛地,鸡豚偏得数家邻。

万峰深处经行少,信宿来游有几人?

谢肇淛 游寿山寺

隔溪茅屋似村廛,门外三峰尚俨然。

丈室有僧方辨寺,殿基无主尽成田。

山空琢尽花纹石,象冷烧残宝篆烟。

禾黍鸡豚秋满目,布金消息是何年?

陈鸣鹤 寿山寺

香灯零落寺门低,施食台空杜宇啼。

山殿旧基耕白水,阪田新黍啄黄鸡。

千枚碏璞多藏玉,三日风烟半渡溪。

康乐莫辞双履倦,芙蓉只在九峰西。

田黄石原石 82g

三个人都提到了广应院中留下的寺坪石,无论是“草侵故址抛残础,雨洗空山拾断珉”,还是“山空琢尽花纹石,象冷烧残宝篆烟”,亦或者“千枚碏璞多藏玉”,都是于真实景况之上的萧瑟感慨。谢肇淛作为一个当时的闽派作家之代表,又是在寿山石的品评和收藏上却没有仅仅停留于表面,而是在山道艰险、路途遥远的情况下,仍亲身前往寿山石的产地考察、探访。这样的“身体力行”去感受形成、蕴育寿山石的造化山水,是否只有如此,方能更深刻地感受寿山石的天趣之美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玩葫芦的龙头如何处理才更美观

颜真卿行书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