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探秘中国陶瓷: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

01-19

探秘中国陶瓷: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

央视网消息:近期,江西省博物馆推出2024年开年大展“御瓷归来”,展览联合故宫博物院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等7家文博单位,展出御瓷精品文物18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占八成,展现明清两代官窑瓷器的高超生产技艺。

“御瓷归来”展览分为“何以御窑”“博采众长”“惟精惟一”“海纳百川”以及“生生不息”五部分,展览通过与故宫博物院的深度合作,实现了600年间经典御瓷窑代表作首次大规模集中回归故里。

展出作品中有的文物属于首次走出故宫博物院进行展示,如成化斗彩三秋杯、康熙郎窑红观音尊、雍正葱绿釉碗,有些文物属于首次成系统规模展示。在展览的5个部分里,“何以御窑”主要向观众解读了御窑生产的规章制度和生产模式。

御瓷拣选标准极为严苛,除部分最终进入宫廷外,为防止御窑瓷器和制瓷技术外泄,落选品也被严格管控,明代早中期采取就地打碎、集中掩埋。部分展区就展出了一批历年来考古发掘的御窑瓷器碎片,还原这段历史。

另外,该展览还展出铜红料花卉纹试料碗、瓷套钵等明清时期“高精尖”的科技成果,展现那个时代御窑的研发能力,让观众进一步了解御窑瓷制作的背景和历史。

无所不工无所不精 600年御瓷超高技艺

明清时期,御窑厂汇聚历代名窑制瓷智慧,同时“跨界破圈”,在陶瓷以外的领域广泛汲取灵感,以“无所不工、无所不精”为追求,烧造出仿生瓷、薄胎瓷,呈现出浓郁的东方审美品格和文化气韵。

展览中亮相的一批文物,乍一看像是木器、漆器或青铜器,其实它们都是瓷器,其学名叫仿生瓷,可以仿拟人类、动植物,也可以仿照某种器物的色泽肌理,以惟妙惟肖、以假乱真为最高目标。专家介绍,仿生瓷出现于清代雍正时期,直到乾隆时期,仿生瓷才日渐繁荣。

究竟是怎样的釉料配方,才能使瓷器呈现出竹、木、铜等不同的质感呢?以仿木釉为例,在各种釉彩中,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的红釉,最适合模拟木器的效果。到了18世纪,窑工发现,如果以硝酸钾代替氧化铅为助熔剂,氧化铁红釉便可呈现出偏橘色的效果,视觉上与木器更加接近。不断发现不断尝试,在经高温烧成的瓷胎上涂刷深浅不同的红釉,模拟出木器的纹理、节疤等,再把器物放入窑炉中用低温二次烧造,从而让器物显出多层次颜色,窑工最终烧造出更逼真的仿木纹理。

明代永乐、宣德两朝,御窑瓷器的数量和种类丰富,青花、甜白、红釉、酱色釉等瓷器均有生产。到了清代顺治康熙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恢复生产,在釉料、造型、纹饰等方面再度进行创新,薄胎瓷与厚胎瓷,就是其中的代表。

专家介绍,厚重端方、大气典雅的大件器物,轻巧秀丽、玲珑剔透的薄胎瓷器,烧造时极易开裂、变形,烧制难度都非常大,需要千百次反复试验,才可能得一件成品。惟妙惟肖的仿生瓷,这些御窑瓷器精品都凝结了大国工匠的高超智慧。

御窑瓷器海纳百川 汇聚多元文化精粹

明清两代,御窑厂瓷器烧造技艺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本次展出的众多文物,堪称这个时期御窑经典作品,仔细观察,还能发现隐藏在御瓷里的中外文明交流印记。

明清时期,中国陶瓷生产地主要集中在江西景德镇,并形成了专门烧造宫廷用瓷的御窑厂。六百年间,瓷器烧造技艺、品类不断推陈出新,经典佳器层出不穷。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代表,传统的青花瓷为白地青花,属于釉下彩瓷器。本次展览也重点展示了中国古代青花瓷烧造黄金时代——永乐、宣德两朝的青花瓷。

明清时期,中亚、西亚、南亚、欧洲各文明的文字、纹样、造型、工艺技法甚至生活方式等也在御瓷上留下了文化交流的印记,成为景德镇御窑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

为了让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观众能够更好地体验展览,江西省博物馆还设置沉浸式的观展空间、多个多媒体互动项目,适配年轻人的喜好,让文物展览成为寓教于乐的打卡点。

来源: 央视网

黄水晶价格一般多少钱

黄龙玉摆件大概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