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农历八月中旬,瑾太妃的五十大寿即将到来。按说生于1874年的瑾太妃按现代计算年龄的方式,应该是49岁。但古代在计算岁数时为了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母亲的怀念,都是以虚岁计算的方式。同时,古代人对整岁整寿都非常重视,五十岁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还是辈份最高的太妃,当然要好好操办了。
瑾太妃爱看戏,所以晚辈们为她邀请了梅兰芳、余叔岩、杨小楼来宫中唱戏贺寿。这些人可都是当时顶流名角,所以在唱完戏后,溥仪就在养心殿接见了三人,并赠送了每人一只的鼻烟壶。帝师陈宝琛得知后,吐槽道:“皇帝不应该亲自接见优伶。竟赐以那样破格的厚礼,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的确,虽然梅余杨三人是红得发紫的名角,但在当时戏曲艺人仍被视作下九流,社会地位不高。溥仪虽为逊帝,在遗老遗少眼里还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迂腐的陈老师吐槽一下也无可厚非,但是赠一只小小的鼻烟壶也吐槽,难道是陈老师太小气,还是溥仪太穷了呢?
当然,小小的鼻烟壶被七十多岁陈老师认为是“破格的厚礼”是有原因的。
鼻烟17世纪期在欧洲开始流行,在明末才传入我国,清代近三百年间,它成为上至皇室贵胄,下至庶民百姓极其普遍的一种嗜好,发展成为集中国绘画、书法、雕刻、镶嵌以及宝石、瓷器、料器、漆器、珐琅、金属等工艺于一体,博采众长、光彩夺目的艺术品,同时,也是炫耀身份,标志财富、社会交往、馈赠亲友的佳品。康熙时套料烟壶浑朴简古,精细如珍宝,雍乾时名家辈出,著名的有辛家皮,勒家皮和袁家皮三种。
瓷质烟壶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佳。康熙中、晚期,古月轩制造的瓷胎画珐琅烟壶水平很高,其精美异常,视若珍宝。雍正时的青花釉里红烟壶,胎细釉鲜,胎体轻薄。乾隆时注重立体感强的珐琅彩烟壶。嘉庆至咸丰、光绪期间,大都承袭前朝,少有创意。
慈禧太后也是鼻烟壶的发烧友,她曾将一件翡翠鼻烟壶赐给了一位名叫王懿荣的大臣。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王懿荣投井殉国,他的次子王崇烈将这件鼻烟壶带回了老家山东,并在1919年去世后,作为随葬品埋在了地下。
四十七年后的1966年,山东省烟台市农民李焕一在平整土地时无意中挖到了王崇烈的坟墓,这只翡翠鼻烟壶出土。这件鼻烟壶虽然小巧,但价值它的材质是冰种翡翠,雕刻工艺精湛,具有浓厚的清代宫廷风格,成为了稀世珍宝。李焕一将这件鼻烟壶捐上交给了国家,现在这件鼻烟壶收藏于烟台博物馆,成为了烟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除了这种材质名贵的鼻烟壶外,还有更有艺术性的、被誉为“方寸之间别有天地”的内画烟壶,其以玻璃、水晶料为壶坯,笔若蚊足,色如芥蒂,用特制的变形细笔,细针密镂反手内绘精妙入微的清晰画面,可谓鬼斧神工。
清末民初,全国各地形成许多内画艺术的画派,其中以“京派”、“鲁派”、“冀派”最负声誉。马少宣、叶仲三、周乐元、乌长安是“京派”内画的“四大名旦”。(下图二为马少宣作品)
陈宝琛之所以吐槽主子,是因为溥仪赠与梅余杨三人的鼻烟壶是乾隆时期的,而且还是为数不多的珍品,连他这个辛辛苦苦为皇帝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还未有此殊荣呢,三个艺人吼了几嗓子却得到了这么贵重的赏赐,心里怎会平衡呢?
下图一、图三:京派刘守本画的玻璃内画鼻烟壶(幼时和中年溥仪)
图二:京派马少宣画的玻璃内画鼻烟壶(少年溥仪)
图四:乾隆时期玻璃胎画珐琅彩绘九桃纹小型鼻烟壶
图五:乾隆时期西湖水八楞式玻璃鼻烟壶
图六:十八世纪末玻璃胎画珐琅花篮型鼻烟壶
图七、图八、图九分别是乾隆、同治、民国时期内画人物鼻烟壶。
友友的觉得下列哪个鼻烟壶最得“友心”?
哪个鼻烟壶是市场价格最高的呢?
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