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人与野生动物:如何构建和谐的共生关系?

08-16

人与野生动物:如何构建和谐的共生关系?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晚上好。

雪豹入圈、猛虎下山、野象北上,近几年,野生动物时不时入村探院甚至进城,猝不及防就和人类撞个满怀。一方面,人们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亮相感到惊喜,另一方面,当地群众也不免受到惊吓侵扰。问题随之而来:若是井水不犯河水还好说,一旦人与野生动物频频相遇,到底咋和谐共处?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雪豹、东北虎亚洲象等频频到村寨串门,是因为这些物种数量比原来多了。从划定保护区、创建国家公园,到打击盗猎、科普宣传,我国濒危物种保护成效有目共睹。统计显示,当前,我国境内有雪豹约4500只,亚洲象约300多头。种群数量增加势必导致物种活动范围更广,牲畜、食盐、粮食……都可能吸引猛兽。在云南,以前习惯采食象草棕榈的亚洲象尝过了稻谷玉米之后,已经改变了饮食习惯,像人一样“吃惯了稻谷谁愿意吃糠”。食物更多、采食更容易,亚洲象连生育间隔都比以前短了。亚洲象越来越多,人象活动的重叠区域也在扩张。从全国来看,明星物种种群数量增加、扩散,其势已成。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大渡岗乡,“然然家族”和“短鼻家族”野象在水塘洗澡。图片来源:新华社

野生动物频频进村,也源于全社会观念的转变。其实,动物去哪儿,食物和安全是重要考量因素。不管是“牢底坐穿兽”,还是“好萌好可爱”,当人类不再主动伤害野生动物,对动物来说,进村入户的危险系数就大大降低了。也就可以想见,更容易获取的牲畜和粮食,对野生动物有多大的吸引力。以云南昭通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当地农民不仅不会伤害、驱赶越冬黑颈鹤,收获时还会留些散落的土豆、玉米给黑颈鹤当自助餐。生活条件改善,破坏环境的少了、保护动物的多了,飞禽猛兽不再是与人争食的关系,才有和谐共生可言。

保护成为共识,冲突也不能回避。虎豹时不时进村捕食牲畜,野象习惯了连片采食粮食,鹤鹭在鱼塘大快朵颐,这些都给农户带来不小的财产损失。我国《野生动物保护》规定:“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将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制度落到实处,是保障百姓切身利益的现实之举,也能化“要我护”为“我要护”。近年来,云南、西藏浙江陕西四川等省份探索通过保险的形式,对野生动物肇事进行赔偿,《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将野生动物毁损风险责任纳入其中,都是有益制度安排,能激发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

野生动物造成的财产损失可以通过补偿来解决,猛兽伤人的风险如何降低甚至杜绝?现实来看,不管是增加食物源还是划定生态廊道,通过科学评估后的主动干预,让野外栖息地更适合野生动物生存繁衍,有助于减少动物往人类活动区的无序扩散。与此同时,在城镇村寨交通干线建设物理阻拦设施,人防和技防结合,也十分必要。总之,人的安全是必须守住的底线。

长远来看,探索出一条在保护中发展的路径,非常关键。比如,设置生态护林员岗位,引导群众通过保护动物获得基本生活保障;推动产业转型,通过生态旅游等方式让更多群众分享生态红利。云南德宏就因地制宜发展“观鸟”经济,依托犀鸟河燕鸥等珍稀鸟类资源,当地群众做起鸟导,“狩猎人”变“护鸟人”,保护和发展实现良性互动。不管是监测雪豹种群,还是开展亚洲象研学游,创造条件让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的群众不受损、多获益,才能真正绘就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

这正是:

飞禽猛兽入村来,财产人身恐难挨。

保护发展齐发力,人兽和谐向未来。

大家晚安!

(文|杨文明)

金曼龙鱼多少钱一条

芝麻神仙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