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
清咸丰(1859),猴魁先祖郑守庆就在麻川河畔的山中开出一块茶园,生产出扁平挺直、鲜爽味醇且散发出阵阵兰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现在,猴魁茶界普遍认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2004年,在国际茶博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称号。
太平猴魁 ,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一带,该区低温多湿,土质肥沃,环境得天独厚,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1556mm,茶区有雾天达200多天、森林覆盖率90%以上。黄山区被农业部划定为国家名优绿茶优势区域。
主产区位于新明乡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优。
茶园皆分布在350米以上的中低山,土质多黑沙壤土,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有机质,PH5.5~6.5。茶山地势多坐南朝北,位于半阴半阳的山脊山坡。
这里历来以山水之美、林茶之丰、商贾之雄、文物之盛而蜚声中外。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太平猴魁这一茶中奇葩,屡获殊荣,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被消费者誉为“绿茶王子。”
太平猴魁对鲜叶采摘就有严格把控,每年的谷雨前后开园(大量采摘)(由于黄山山脉的气温偏低,再加上高海拔因素,太平猴魁没有明前茶这一说,但在清明后、谷雨前可能会有少量头采),立夏前停采。采摘的时间较短,只有15~20天时间。
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还要做到“ 四拣八不采 ”。
“四拣”即一拣坐北朝南阴山云雾笼罩的茶山上的茶叶,二拣生长旺盛的茶树采摘,三拣粗壮、挺直的嫩枝采摘,四拣肥大多毫的茶叶。
“八不采”即以不采无芽,二不采小,三不采大,四不采瘦,五不采弯弱,六不采虫食,七不采色淡,八不采紫芽。
太平猴魁制造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太平猴魁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必须是纯手工制作,锅炒杀青,人工理条,烘干。
"拣尖"时,剔除的芽叶、单片,均制"魁片"。一般上午采、中午拣,当天制完。“拣尖”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短时间摊放实际上是一种轻度萎凋,使少量失水,便于杀青,同时也有利于内含物的转化,对猴魁香气、滋味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翻炒要求“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历时2—3分钟。杀青结束前,要适当理条。杀青叶要求毫尖完整,梗叶相连,自然挺直,叶面舒展。
太平猴魁作为绿茶中的一个品种,茶汤回味甘甜,冲泡时就算放置的茶量过多了也不会苦涩,冲泡起来也比较简单。下面是太平猴魁简单的冲泡方法:
1、冲泡茶具上可以选择一个直形的玻璃杯(杯具的选择可以是盖碗、紫砂小壶、紫砂大壶等),这样在冲泡过程中就可以欣赏到茶叶在水中舒展的过程。
2、从包装袋中取出三至五克的茶叶放入杯中,可以将茶叶的根部朝下进行放置。
3、冲入90摄氏度左右的开水,第一次冲泡时不要加的太满,到差不多快一半的时候就可以了,等茶叶慢慢的舒展开来、
4、茶叶舒展的差不多时加入第二次开水,等几分钟,等到茶汤温度差不多时就可以进行品饮了。在品饮时不要一次性全部都喝掉,剩下三分之一左右,以便于后面的冲泡。
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皆独具一格:
形:太平猴魁其成品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茂盛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宛如橄榄;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
味: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大有"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口感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泡茶时即使放茶过量,也不苦不涩。
色香:太平猴魁苍绿匀润,阴暗处看绿得发乌,阳光下更是绿得好看,绝无微黄的现象。冲泡之后,叶底嫩绿明,茶汤清绿,香气高爽。好的太平猴魁兰花香明显,汤色清澈透亮,色泽苍绿匀润。
不精茶者饮用时常感清淡无味,有人云其"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用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紫垣茶社地址:三里屯soho 6号商铺B1层,德云社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