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可以说是清朝历史上最悲惨的一位皇帝,他小小年纪就被剥夺父爱母爱无奈进入大清皇宫。
虽然4岁登基为帝,18岁已经亲政,但却一直都没有真正掌握皇帝的大权,一生都被皇太后慈禧挟制,被幽禁在中南海瀛台。而在他身上,还有一件百年来让无数人惊叹的悬疑未解之谜,就是他的死因!
38岁的光绪帝正值壮年却突然驾崩,而慈禧太后也在他驾崩后的22小时后撒手归西。两个当时权力最高的统治者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先后驾崩,是巧合,还是阴谋?光绪死因的背后又暗藏着怎样的惊天玄机呢?
1908年11月14日的深夜,太监像往常一样推开瀛台含元殿的房门,想询问里在里面读书的光绪是否需要伺候就寝,却发现光绪皇帝面色惨白,双眼圆瞪的趴在书桌上,早就已没有了气息!
小太监吓得直接摔倒在地,一边大哭一边尖叫:“来人啊,快来人啊,皇上驾崩了!”
瀛台内一片混乱,38岁的大清第十一位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就这样突然地死在了这座昏暗狭小的宫殿内。
瀛台是位于中南海内南海中的仙岛皇宫,四面环水,独立于中心,本来是皇家一个绝佳的避暑之地,但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却被慈禧太后幽禁于此,上朝时都只能由太监撑船护送到对岸的故宫,下朝后再护送回瀛台。
被幽禁的光绪帝上朝时一言不发,回到瀛台的活动范围更是非常有限,只是往返于瀛台和上朝的养心殿之间,大部分时间甚至连中南海都出不去,只在中南海内的瀛台和慈禧居住的仪鸾殿之间往返。每天给慈禧太后请个安就又坐着船回到独立于水中的瀛台,可以说是毫无自由。
那被软禁的光绪皇帝难道是不甘心被限制自由而自杀吗?而更加凑巧的是,就在光绪帝驾崩的22个小时后,统治清朝半个世纪的铁腕女人慈禧也在中南海仪鸾殿中驾鹤西去,享年74岁。
前后相差不到一天,清王朝就敲起了两次丧钟,真的是巧合吗?两人的死因是否相关,这背后究竟有些什么隐情呢?
1909年3月12日 ,北京城内人山人海,从80岁的老人到3岁的娃娃都走出家门,聚集在故宫周围以及景山前往清朝西陵梁各庄的沿路,围观清朝皇帝光绪的葬礼,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帝王的葬礼了。
光绪虽然一生都很憋屈,没有真正掌权,但怎么也是大清国名正言顺登基的皇帝,所以他的葬礼是按照皇帝规格,极具奢华,场面也是非常壮观,当时还有好奇的外国人用相机拍摄了照片,不少还留存至今。
按照清朝的典制,皇帝出殡那天,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都要全部参加,整个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首先走在最前面的是绿营马队,接着是64位引幡人,他们高举着着万名旗和万名伞,紧随其后的是由1600人组成的仪仗队,这些人各有分工,有的负责举兵器,有的负责拿法器,还有的则负责拿幡旗,包括念经超度的和尚、尼姑、道士浩浩荡荡,十分壮观。
队伍的中心,就是光绪皇帝的灵柩、上方盖着圆顶棺罩,四周都有绣着祥龙图案的龙帷帐,称“吉祥轿”,也叫做梓宫,抬棺的扛夫总共有128人,他们统一身穿白色的麻布孝服,后面是全副武装的八旗兵将,最后则是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队伍连绵不断,长足足有五公里多。
为了使得所有人步调一致,送葬的队伍前面有一个敲响尺的领队人,队伍起步落步都要听领队人敲响尺,走僵尸步,不容许有任何差池,而整个队伍路过时,漫天都飞舞着撒发的纸钱,白茫茫一片,据说那天,足足撒了90万张纸钱,送葬总耗费45万两白银。
光绪帝是1908年11月驾崩的,但是出殡日期却是1909年3月,这是因为他驾崩时崇陵还没有建好,而这次盛大的送葬也只是把光绪的梓宫运往清西陵梁各庄的行宫暂安。
一直到1913年11月,崇陵才大部分修好, 光绪才得以在墓穴中入土为安,而此时,清王朝已经灭亡一年多了,不得不感慨光绪真的是一个苦命的皇帝呀!
从北京景山观德殿到梁各庄的路程一共有240里路,需要4天才能走到,而梓宫沿途经过的路面也是非常有讲究,需要用黄土将地面的石子盖住,再用石磨夯实。
虽然当时北京景山到梁各庄已经开通了一条铁路,但是送葬队伍还是耗费巨资及人力,选择走了四天四夜以表示对光绪帝的尊重,用奢侈浪费来撑面子也真的是符合当时清王朝的腐朽之风。
面对如此浩大的国葬,围观群众自然是万人空巷、人山人海,梓宫经过时有不少百姓还自发给灵柩下跪,表示对这位一国之君的哀悼,但更多人只是交头接耳的看热闹,接受了新思想的群众已经不愿意给无威望的皇族下跪了。
特别是甲午战争后,清王朝的威严更是一落千丈。这场葬礼也只是维护光绪作为皇帝的最后那一丝体面。
正值壮年的光绪帝恰好死在慈禧的前一天,民间一直在传言是慈禧在死前下的旨,一直以来,慈禧都在控制压迫着光绪,两人仇恨很深。
慈禧在自己重病无力回天的时候,怕权利落光绪手中,光绪对她进行报复,生前苦心经营的一切毁于一旦,想害死光绪,带着他一起“升天”。
而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欧洲各国也对这一事件表示公开怀疑,1908年11月16日《纽约时报》曾经发表电文“一如西方报纸在当时报道的那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先后死亡,令人们疑窦丛生。”
北京发往伦敦的《泰晤士报》消息也提到:“大清国慈禧皇太后已于今天去世。大清国光绪皇帝陛下刚刚于周六去世,他们两人死亡的时间离得如此之近,不由使人疑虑。人们怀疑这件事情的背后 可能是谋杀。"
但是,按照正史和历史学界的研究,光绪帝死于疾病的可能性也很合理。因为根据史料,在清朝那么多的皇帝中,就数光绪的“病历记录”最多,在当时的环境下,给皇上看病监管很严,每次问诊后御医都要写下关于症状、病情、诊治意见及药物的详细清单,叫做“脉案”。
仅仅在光绪被幽禁在瀛台的十年间里,它的脉案就高达900多次。从这些病例上来看,光绪疾病缠身,不仅得了一堆慢性病,还心肾两亏肝火旺脾弱,身体素质极差,基本吃不下东西,还经常头晕耳鸣,精神不济,而太医也只敢开一些不痛不痒的汤药,这样长期体弱,各种并发症聚集在一起,导致逐渐心肺功能衰竭而是死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 。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皇家丧葬惯例,皇帝驾崩入棺后要把灵柩摆放在殿内两天供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瞻仰遗容进行告别。但光绪驾崩时却非常特殊,遗体入棺后只摆放了1小时就快速封棺,被运送到景山的观德殿停放,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就像是有人刻意要掩盖什么,那灵柩内光绪已经断气的遗体又能说明什么呢?难道死人还能“开口”?
2008年,在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的研究室内,一个由多部门的专家组成的科研小组,正在细致认真地对一根根头发进行检验。而这些头发也大有来头,出自北京西郊的皇陵,头发的主人,正是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去世的光绪皇帝!
一百多年前的头发,难道还会“说话”吗?
“我们的检测方法是,把光绪的一根头发分成了26段,运用中子活化实验方法进行检测,在其中的第10段头发上,发现砷含量达到2404微克,这明显是异常的,已经是普通人的2404倍了”参与检测的专家回忆说。
“砷”?这个化学名字听起来有可能陌生,但是它的俗名大家肯定熟悉,那就是“砒”,其化合物三氧化二砷就是砒霜,“砷”是砒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毒性极强的化学物质。
“确实,光绪尸骨检查的时候,发现他的砒霜中毒已经比较深了,一个是光绪内衣的砒霜含量高于外衣,其次它的胃肠部位的衣服砒霜含量高于其他部位的砒霜含量,由此最终得出结论,光绪皇帝尸骨中的砒霜,不是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而是来源于他的体内,是他吃进去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李国荣研究员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表示说。
而这一结果也是多部门组成的这个历史研究小组的科学家及学者们,历经5年反复的检验和缜密分析的研究结论。
结论发表在了《国家清石转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成果——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中,表明光绪皇帝死于急性砒霜中毒!
100多年来,史学界关于光绪死因的辩论从未停止,这一结论,从科学的权威角度,证实了光绪的死因,而且根据测算,光绪仅头发残渣中的砒霜含量就超过200毫克,而一个普通人仅仅只要摄入60克砒霜,就会中毒身亡。
是谁对光绪下的砒霜?而且下手那么狠毒,虽然光绪只是一个傀儡皇帝,但无论如何也是名正言顺登基的一国之君,是谁这么大胆?
难道真如传言所说的是慈禧吗?还是另有其人,背后到底还有着怎样的深宫内幕?
对于光绪的突然驾崩,身为老师的德龄非常震惊,多年后,在她所写的《瀛台泣血记》中披露了很多当时的清宫内幕,她认为,太监总管李莲英才是害死光绪的真凶!
100多年前的封建清朝时期,懂英语的中国人并不多,而能讲一口流利英语的中国女人就更是罕见了。但出身在官宦贵族之家的德龄却是其中之一。
面容清秀的她,是一名学霸,从小就跟随当时在清朝任外交官的父亲先后前往日本和法国生活,16岁就掌握了8门外语,1903年17岁的德龄回国后就被慈禧太后选中,成为紫禁城8位女官之一,同时还担任了光绪的英文老师。
德龄的书中,专门的一个章节就叫“李莲英”,称李莲英在宫内很是跋扈,经常依仗慈禧太后的宠爱横行霸道,在光绪被幽禁期间,经常捉弄欺凌光绪帝来讨得慈禧欢心。
李莲英还偷看到了光绪写的日记,日记中写到:“我觉得老佛爷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一定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
所以,眼看着慈禧病重,李莲英担心慈禧死后,光绪掌握大权会对自己进行报复,抢先下手,害死了光绪。
李莲英是慈禧最宠爱的心腹,帮着主子除掉眼中钉确实合情合理,而且作为太监总管,李莲英在宫内可谓是权势滔天,如果故意要在光绪的食物中下毒也是易如反掌。
但是,也有另一种说法称李莲英和光绪关系很好,他是不会害光绪的。
因为光绪从小进宫时就受到李莲英的照顾,经常陪他一起玩耍,看着他从小长大,对他犹如兄长一般,光绪也很喜欢李莲英,一直都叫他“安达”,也就是师傅。
而在另一本书中,同样是生活在清宫多年的太监信修明所写的《老太监回忆录》中也记载,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仓皇而逃,在路上李莲英看着光绪的衣服单薄却没人管,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光绪穿上,光绪之后还多次说“若无李安达,我活不到今日”。
而且据说,光绪在病重时曾经对前来看望他的弟弟醇亲王说要善待李莲英。
从这些细节来看,光绪和李莲英的关系其实没那么僵,甚至还可以说有很深的情意,李莲英也不一定忍心对光绪下手。
那还有谁想要置光绪于死地,要下那么大剂量的砒霜来毒杀他呢?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变法,但是由于作为少年天子的光绪手里缺乏实权,还过分信任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首的维新派,缺乏作为一个皇帝的政治冷静和方法,触动了慈禧太后等顽固派势力的利益,导致变法失败。
光绪一生在慈禧的强压下性格懦弱,但戊戌变法却是他作为一个皇帝想改变腐朽现状振兴国家的勇气之举。
变法失败后,除了自己一直都无力反抗的慈禧外,光绪皇帝最记恨的人就是袁世凯,恨意甚至超过慈禧。
他认为,就是袁世凯的告密才导致变法失败。光绪甚至在自己射箭的靶心上写上“袁王八”来发泄愤怒。在日记中,光绪也多次写到“我一定要斩杀袁世凯”可以说他对袁世凯是恨之入骨!
对于光绪的怨恨,袁世凯心知肚明,他更加卖力地讨好慈禧,只求能够抱稳慈禧的大腿“保平安”。
而慈禧对袁世凯也很是重用,在清廷的地位扶摇直上。由工部侍郎升任山东巡抚,40岁还担任封疆大吏,此外还掌握着北京天津两地六个镇的兵权。
袁世凯是最不希望光绪重新掌权的,所以光绪的死因也就有了袁世凯谋杀说法!
在末代皇帝溥仪写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也提到了这件事:“我亲耳听见一个叫李长安的老太监说起光绪之死的疑案,照他说光绪在死的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是用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使人送来的!”
袁世凯看慈禧病重,担心慈禧死后光绪报复自己,提前将他杀死确实可能性很大,而且袁世凯也很可能是在得到了慈禧的受益下这么做的。
但是史学家也对此表示了争议,“皇帝吃药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有宫廷定制的规矩,必须由太医院的御医和太监在御药房里面一起互相监视熬制,皇帝吃一副药要煎两幅,煎好后合在一起,分成两杯,一杯御医先喝下确认没问题,皇帝才会喝另一杯。配药的每一味药名、剂量稍有差池都是要以大不敬论罪的,所以袁世凯从外面送药毒死光绪的可能性极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李国荣研究员表示。
此外不少政治学家也觉得,虽然袁世凯有毒死光绪的动机,但是慈禧只是病重谁都算不准慈禧什么时候死,袁世凯不可能算得那么准。
而且按照正常逻辑,袁世凯应该在慈禧死后才会对光绪下手,况且弑君在古代是大逆不道的罪行,袁世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下手,所以他应该不是凶手。
纵观光绪的一生,身体上饱受病痛折磨,生活凄凉,政治上失望,富国强兵的梦想对于他来说只是水中月,镜中花,他极力维护的大清王朝在他的皇陵都还没有修建完成时就已经灭亡,可以说是及其悲惨!
虽然光绪帝的死因已经被科学证实,但究竟谁才是真凶,可能也只能暂时成为谜题,等待后世的进一步挖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