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吴昌硕篆书之美:《太公金匮》珍迹一览

06-02

吴昌硕篆书之美:《太公金匮》珍迹一览

吴昌硕篆书节录《太公金匮》四条屏

吴昌硕篆书心经彩色高清放大本超清原帖清代篆书名家书法毛笔字帖
¥32
购买
石鼓文及吴昌硕临本历代碑帖高清放大对照本墨点篆书毛笔字帖书籍
¥32
购买

立轴 水墨纸本 175.5×41.5 cm

题 识:
节录《太公金匮书铭》,见于《丹书十七铭》外者。筱云年伯大人命篆,即求诲正。癸未霜降后四日,年侄吴俊卿作于缶庐。

吴昌硕艺术成就以金石篆刻为重要础石,诸书体中尤以篆书为世所重,沙孟海曾言:“篆书,最为先生名世绝品”。先生篆书出入秦权量、峄山碑、泰山石刻、琅琊刻石,后致力于石鼓文,穷其毕生精力,汲古出新,于书画篆刻多能兼擅,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是为中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在转型期之重要杰出代表性人物。


1883年,吴昌硕在上海认识了画家任伯年,并与虚谷、任薰缔交情谊;另在苏州与收藏家潘祖荫结识,得观其所藏的历代鼎彝及古今名家手迹,开阔眼界,格局日益宏阔。此四条屏正作于吴昌硕广交游、博览金石雅藏、深积功力时期,内容录写姜子牙为周武王处世座右铭所作之《太公金匮》,以秦篆为根基,用笔凝炼,遒古朴茂,虽仍是循守绳墨,但法度中见变化,线条方中寓圆,圆中有方;字形偏向方正,但在结字上一定程度的打破左右对称,线条圆浑然垂脚尖细,即便是书于界格,亦是规整中有错落,而部分笔画收尾任笔锋扫出突显飞白效果,增添视觉变化,具活泼气息。《太公金匮》乃关于君王生活起居的随身训诫篇,提供了先秦时的多条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使周武王得以成为超越个人贤能、适用百世的“道”治宗祖,事事洞察、人情练达,修身齐家、兼济天下。于此治世格言,吴昌硕郑重以待,手工打朱丝栏界格华丽典雅,且衬托墨色书法,使之具突出的装饰性视觉效果,不仅备受喜爱,且显得敬重,绝不苟作。又,题款书以端正楷体、取父辈“年伯”尊称、写着“即求诲正”等,皆显其恭谨万分。上款人“筱云年伯”为徐用仪(1826 - 1900),字吉甫,号筱云,浙江海盐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同治元年(1862)为军机章京,次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光绪三年(1877)为太仆寺少卿,迁大理寺卿,后擢军机大臣。此作正写于徐用仪任大理寺卿之时,亦可为吴昌硕交游谱系之一考。而作为“石鼓篆书第一人”的吴昌硕,在彼时这套壮观的四条屏中,尚落“俊卿”款,而其于书道却老辣已成,广参博引,熔碑、帖于一炉,雄强之气直追三代、秦汉。


吴昌硕此类篆书界格四屏作品少见,盖不轻易书之,可见于西泠印社藏1889年作〈赠子谔临石鼓四屏〉、上海博物馆藏1897年作〈小戎诗篆书四屏〉,国内民间收藏珍罕。篆书界格代表作可说是西泠印社成立十周年(1914),作为首任社长吴昌硕亲自撰书之〈西泠印社记〉。吴昌硕早期作品鲜少,此作为篆书早期精品,虽仍具杨沂孙风格然已是其迈步向石鼓文字法意味的开展前沿,正可补充学术界对其篆书风格渐变之认识,并且透过书体、内容、界格、落款、署名,亦证见了大时代中“筱云年伯”徐用仪之重要分量。

垂耳兔图片

宋徽宗书法价值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