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20、运20甚至最强隐身5代机歼20等先进战机上,所用到的碳纤维材料居然主要来自于山东威海的一家民企光威集团。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家公司原本的主业竟然是生产鱼竿等钓鱼用具,由于制作鱼竿对材料的最大要求就是强度高韧性大,同时还要质量足够轻。所以在碳纤维材料诞生后,就成为了制作鱼竿等渔具材料的首选。
因为碳纤维不仅完美的符合了这几项特性,而且还同时具备的抗氧化,耐腐蚀以及耐寒耐高温和耐化学性的特征。据说光是其所能承受的温度范围就在零下180摄氏度到3000摄氏度之间,其强度更是普通钢材的8倍以上,质量却只有其四分之一左右。一束1米长的T1000级碳纤维,重量只有约0.5克,直径大概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粗细,但是却能够承受500公斤左右的惊人拉力。
光威集团自然也看到了这一点,但是问题是之前碳纤维技术主要被美日等国垄断,我国想要使用碳纤维就必须从日本等国进口。更重要的是,碳纤维不仅可以应用在鱼竿、网球羽毛球拍,以及自行车、电机叶片和汽车零部件等中低端民用产品上,而且在高端技术产品上,比如大型飞机、各类先进的军用飞机、甚至火箭上都有必不可少的应用,被称为“新材料之王”。
如果只依靠进口的话,不仅需要支付高额的附加值费用,而且随时可能被掐住“脖子”,同时能够进口的一定不是最先进的产品,甚至会因此让高端制造业和尖端科研领域受到影响。所以国家很早就将这一材料的研发列入863计划,但是研制工作面临很多阻碍。
不过另一边的光威集团作为民企,本身没有那么多心理负担,他们最想做的就是打破美日在材料上的垄断,让自己的产品生产不至于因为进口碳纤维材料的巨大成本而丧失价格优势。所以光威集团成立了光威复材,进行碳纤维等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并最终在2005年一举突破了CCF300级别的碳纤维技术,这就意味着我国通过这一突破,便成为了全球仅有的几个能掌握碳纤维技术的国家。
之后在2006年,光威集团的碳纤维技术通过了航空应用验证,2008年实现了航空工业级别的碳纤维国产化目标,紧接着在2009年又被国家发改委立项为产业化示范工程。在这样的鼓舞之下,光威集团立足军品碳纤维标准,不断展开科研探索。目前国内碳纤维产业已经能够生产出,除日本当下正在实验阶段的T1200 级以外,实际应用领域最高的T1100级别碳纤维。
打破封锁,填补空白,光威集团可能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为了生存而做出的科研成果,居然能够一下为国家在新材料的研发使用上打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