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震 苗润鹏
在荣成市成山镇与港西镇交界,有一处网红打卡地——“中国最美七彩盐田”,成片的盐田在阳关的照耀下犹如一块调色盘,这种五彩斑斓的景象是古法晒盐过程中大自然赐予的一道特殊风景。每年的3月份至11月份,是原盐结晶的“黄金”时节。
我国的海盐生产,一般采用日晒法,也叫“滩晒法”,就是利用滨海滩涂,筑坝开辟盐田,通过纳潮扬水,吸引海水灌池,经过日照蒸发变成卤水,当卤水浓度蒸发达到波美25度时,析出氯化钠,即为原盐。荣成自古以来就是海盐的重要产地,晒盐的工艺有纳潮、制卤、结晶、整滩、收盐归坨等环节。
盐田在阳光的照耀下,每个盐池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蓝色,绿色,黄色,玫红色等,色彩斑斓。据威海高岛盐场的“老盐工”于培森介绍,日晒法制盐主要依靠日照和风力自然蒸发、结晶成盐。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各种颜色的原因很多,比如池内卤水浓度不一,金属离子的氧化,泥沙的沉降,微生物的繁殖,还有太阳照射的角度等,使盐田呈现出一块块丰富的色彩。
蓝色盐田,是海水刚引入还未变色。而经过晾晒后,海水中的藻类经过繁殖后变绿,就成了绿色的盐田。随着盐池子的浓度升高,藻类死亡,尸体腐烂后,就变成了黄色的盐田。随着浓度的再升高,里边含着大量的钙镁离子,加上盐虫的繁殖,就成了红色的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