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径山茶:一种值得品尝的茶友

02-24

径山茶:一种值得品尝的茶友

径 山 茶

传承千年茶文化,传播健康饮茶理念

径山茶又名径山毛峰茶,简称径山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北境内之天目山东北峰的径山,因产地而得名,属绿茶类名茶。径山海拔1000米,山岭高耸,神木参天,种植土壤肥沃,气候潮湿,有绝佳的种植环境。

径山茶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名。日本僧人南浦昭明禅师曾经在径山寺研究佛学,后来把茶籽带回日本,是当今很多日本茶叶的茶种。

茶叶的外形紧细,毫毛显露,色泽翠绿﹔茶汤呈鲜明绿色,口感清醇回甘。

径山茶先后获得中国文化名茶、浙江省十大名茶、浙江省十大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等诸多称号。

    • 中文名

    • 径山茶

    • 别 称

    • 径山毛峰茶

    • 产 区

    • 浙江省杭州市

    • 分 类

    • 绿茶类茶

    • 茶叶起源

    • 唐朝

    • 相关诗词

    • 《径山采茶歌》


目 录

一、

历 史 发 展

二、

生 态 环 境

三、

品 质 特 点

四、

制 作 工 艺

五、

所 获 荣 誉

六、

茶叶文化

  1. 径山茶宴

  2. 文化内涵

    传说

  3. 相关诗词

历史发展

据历史记载,径山在唐代便开始植栽茶树。径山寺与径山茶在唐代闻名以后,茶圣陆羽(733~804)慕名而至,隐居径山双溪将军山麓。他在此植茶、制茶、研茶,写成了传世名著——《茶经》。宋代径山寺的“径山茶宴”,东渡扶桑“作客”,流传到了东瀛,演变发展为今天之“日本茶道”。径山遂有“茶圣著经之地,日本茶道之源”之美誉。清后随着径山寺院被毁,径山茶逐渐衰落,被人遗忘。

1978年,在浙江省农业厅等有关部门支持下,余杭农业局开始着手径山茶开发,并一举成功。先后获得了农业部优质农产品、中国文化名茶、浙江省名茶等荣誉。

径山茶从最初的生产队组茶园责任承包,个人承包径山茶的种植、加工逐渐向精加工、善管理的种茶大户转移,形成颇具地方特色的径山茶业。提高径山茶业产业化程度,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施扶优扶强政策,通过龙头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1998年,杭州市余杭区成立径山茶业管理协会,使“径山茶”进入了有序监管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径山茶业在余杭农产品中率先进行了产业化运作,通过合力实施名牌战略,实行“六统一”的行业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茶叶质量追溯体系,使径山茶业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

2007年,杭州市余杭区委区政府提出要把旅游业打造成余杭新的重要支柱产业,实施“1569”精品工程,余杭区委区政府投入150亿元,打造6大休闲胜地,提升现有9大旅游项目建设水平,其中包含打造大径山风景旅游度假区。径山、径山茶、茶圣陆羽、中国茶圣节,已成为了径山禅茶文化的核心要素。

生态环境

径山气温较平原低,日夜温差较大,冬季偏长,夏季偏短,有霜期约150天左右,故清代金虞在《径山采茶歌》中有“颇觉深山春到迟”之句。常年日平均气温最多(7~8月)为27.6℃,最低(1~2月)为3.73℃,全年平均15.85℃。平均年降雨为130日,降水量为1250毫米。又由于山上土质肥沃、植被丰茂,适合名茶生长,使径山茶味佳质优,自宋到清均列为贡茶。

品质特点

径山茶外形细嫩显毫,色泽绿翠;内质嫩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且嫩绿明亮。它在冲泡时,可以先放水后放茶,而且茶叶会很快沉入杯底的特点是其他名茶所不能有的。

制作工艺

径山茶多数为谷雨前茶,执行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细嫩采摘,特级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一般只采春茶,大多发芽早的无性系良种早在谷雨节气前,采摘就结束,这一时段气温较低,湿度大,茶山中云雾多,茶叶生长缓慢、均匀,芽叶细嫩、整齐,有效成分含量高,制成茶叶品质好。谷雨节气后也采一部分径山茶,但一般在五一节前结束,这一时段采制的茶叶,质量也较好。同时,5月前,尤其是谷雨前,茶园病虫数量较少,不需使用化学农药,能确保茶叶安全。

经通风摊放、高温杀青、理条整形、精细揉捻,最后经炭火烘干制作而成。

所获荣誉

径山茶从1978年生产后,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于1987年夺得浙江省斗茶冠军、被评为中国名茶后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先后获得中国文化名茶、中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名牌农产品、浙江省十大名茶、浙江省十大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等诸多称号。

径山茶还于2003年获得杭州地区首个国家原产地域保护证明商标,成为余杭区一张金名片。

其被列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接待用茶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礼品茶,2010年确认为“中国驰名商标”。

茶叶文化

径山茶宴

径山万寿禅寺建寺以来饮茶之风甚盛,唐宋时代佛教盛行的《百丈清规》、《禅苑清规》,将僧侣的饮茶列入日常行为,并规定一种仪式,称为茶礼,并加以提炼以宴请上宾,成为茶宴、这就是著名的“径山茶宴”。

盛唐时,以茶宴请、款待宾客,更被视为清雅风流的待客方式,文人士大夫全热衷于茶宴的形式。到了宋代,寺院也兴起了茶宴,最为著名的即“径山茶宴”。

文化内涵

其一,以径山之实例,印证了中华茶文化演进其间“茶禅一体”的紧密关系。中华茶文化的兴起与传播,首推禅宗。径山也不例外。径山虽非名山,径山寺却因历代高僧辈出位列名刹。《径山茶图考》说明,该地与茶结缘,自径山寺开山祖师法钦禅师始起;径山茶还是其亲手栽种传承至今的。《径山茶图考》辑录的大量史载图文,无一不在对古代径山寺兴废考辨的同时,又揭示出其对径山茶兴衰存在的莫大关联,反映出“茶禅一体、茶禅一味”相生互融、紧密依存的历史真实。由此,加深了人们对茶禅关系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中地位与作用的理解、认同。

其二,径山是茶圣陆羽的著经之地。此事曾多有争执,一日湖州,一日余杭。唐陆羽鸿渐隐居苕雪,著《茶经》之地,常用此泉烹茶,品其名次,以为甘冽、清香,中泠、惠泉而下,此为竞爽云。”现经赵大川先生考证,所渭“苕雪”就是当时余杭的别名,而“陆羽泉”则明明白白说是“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吴山界双溪路侧,即径山之东麓。“

其三,径山是日本茶道之源。宋时径山寺内盛行“茶宴”,茶宴不是物产,乃是径山僧侣以茶论道的一种”清规”,也是古刹以茶代酒宴请上宾的一种仪式,茶宴在布置洁净典雅的明月堂举行,室内张挂名人字画,摆设时新鲜花,并有专用茶具,据传其程式为:献茶、闻香、观色、品味、论茶、交谈等六项依次进行。日本至今流行的“荼道”源于茶宴,据日本《茶之文化史》载:茶道源于”茶社”,茶社源于大宋国的《掸苑清规》。《掸苑清规》是日本赴径山拜师求学的圣一国师圆尔辩圆于仁治二年(1241年)从径山带回日本国内,并以此为蓝本制汀《东福寺清规》,其中有程序严格的茶池。该书还说:自兰溪道隆、无学祖元(径山无准法嗣)到日弘教后,举行茶社的僧堂要张挂宋徽宗、牧溪、赵干、李孤峰、李迪、崔白等名人字画,张贴径山祖师无准师范、虚堂智愚的书法墨迹,摆设中国花瓶,泡茶用天目茶碗。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径山茶宴是日本荼道之源。

传说

传说一

宋时,佛教兴起,香火日盛,以茶助禅,参禅悟道,成为一种风尚。茶与禅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居"五山十刹"之冠的径山,更是茶以禅名,禅助茶兴。每年春季,径山要举行茶宴,由法师亲自主持,然后献茶于僧客,一时间,进山品茗论道者日众。

当时大文豪苏东坡久慕径山大名,一日来游径山寺。方丈见其衣着平常,以为只是寻常香客,不以为然。只淡淡说:"坐。"又转身对小和尚喊:"茶。"小和尚于是端上一杯普通的茶。稍事寒暄后,方丈感觉来人谈吐不俗,气度非凡,便改口"请坐",并喊小和尚"敬茶"。经过一番深谈,方丈得知来者乃大诗人苏东坡时,情不自禁地说:"请上坐。"接着又喊小和尚"敬香茶",并研墨铺纸以求墨宝。东坡先生一思忖,提笔写了副对联。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方丈看罢,满脸通红,羞愧难当。

传说二

唐代天宝六年(742),禅师法钦到径山结茅传教在龙井旁手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谁想数年后径山茶树竞蔓延山谷,在径山上逐渐繁盛起来。唐大历三年(768)代宗皇帝李豫礼请法钦进京,赐封“国一禅师”之号。次年御诏杭州府为法钦在径山建寺,名日径山万寿禅寺。

相关诗词

《径山采茶歌》——清·金虞

许多故事从一盏茶开始!

关注【茶道茶文化知识

微信公众号: A1072079988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宠物店价格表图片

金丝楠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