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王氏祖孙四代:竹雕传承的情感纽带

11-12

王氏祖孙四代:竹雕传承的情感纽带

在一门艺术领域鲜有传承四代人而不止,这门艺术就是明清嘉定竹刻艺术,这四代人就是从明末王之羽到清中期王恒。传承祖孙四代,而且一直绵延至今,我们这次介绍的祖孙四代传承次序为,王之羽传艺儿子王质 ,王质传艺儿子王玘,王玘传艺侄子王恒。

王之羽,字谓韶,自署逸民,嘉定人从王之羽起,师承吴之璠,在竹人录里记载,他与吴之璠居住只有一墙之隔,可见关系非常密切。尽得吴之璠艺术精髓,终成一代竹刻名家。后王之羽迁回嘉定城西,将竹刻雕镂技艺传于兄子王铿(字镜千)和儿子王质(字存素)目前没有王质藏品,如果有他的藏品可以展示一下王质字存素,又将技艺传承给儿子王玘,这时王玘应该是王之羽的孙辈了。

王玘字席珍,号春江,嘉定人。清乾隆年间人,世居嘉定。擅长竹刻,工刻花卉,尤善折枝兰。王玘在再将王氏竹刻技艺传授王恒,王恒是王玘之侄,是活跃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的竹刻名家。王恒,字仲文,号梅邻、筠谷,继承了周颢的浅浮雕刻法,所刻笔筒往往山岩环绕、烟云飘浮、枯树枝纷、古松盘虬、柳树垂枝,偶有陋舍数楹,人物简约,具有较浓的文人气息。此外,他还以刻小楷著称,他所采用的浅浮雕技法,引领了这个时期嘉定竹刻的时代风尚。至此王恒已经是第四代传承人。

图一。此件插屏以紫檀木做框架,屏心以竹为材,采用浮雕技法,雕刻远山层峦,苍松之下有三位高士下棋闲谈,另有一童子煮茶侍候身旁,颇具南宋先人之画意。整个作品刻画刀工凝重洗练、大气磅礴,极富艺术表现力,非刻竹巨匠不能为之。在竹雕艺术作品历史上和传世的藏品中,以竹雕刻平面饰物的,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稀世珍品。

王之羽款嘉定竹雕插屏

图二。竹雕笔筒采用紫檀做底,上口镶嵌紫檀,皮壳红润此件笔筒将圆雕、镂空雕、高浅浮雕等多种技法相结合雕刻有诗文,落款为王玘制,笔筒周身雕刻苍松环抱,在山中一平坦地方有十位高士,在饮酒畅谈,坦胸露背,好生快活。雕刻的诗文潇洒飘逸,有王羲之风格,在嘉定竹雕刻字方面,王玘尤为突出,堪称嘉定竹刻字第一高手。




图三。 刻款王恒,字仲文,又字茂林,号梅邻、筠谷。嘉定人,嘉定竹刻家王圮之侄。活跃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善竹刻,技法多为薄地阳文风格,又工刻小楷,工细清雅。底部与口沿均采用紫檀木镶嵌工艺,深镂空浮雕茂林山泉流水,在其间有高士品画,抚琴,另有童子煮茶侍奉,表现出世外桃源的意境。从刻字上看出已经逊于上辈王玘了。



总之大师们是各有特色,也充分展示了明清嘉定竹刻的魅力。看到这里的朋友总会有一个疑问,你收藏的这些嘉定竹刻笔筒是否是真品呢,从严格意义说我的藏品均不是作者本人送给的,我们就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可以通过分析对比来评判一下,我们收藏的不是采用现代技术3D扫描在电脑雕刻复制的,因为细节完全不同。从更广泛的意义讲,竹刻的历史比较悠久一直在传承,到了明末清初以朱氏祖孙三代为代表的竹刻艺术异军突起,奠定中国历史上竹刻艺术的巅峰,从那时起有近百位大师在竹刻艺术上做出贡献,在清代《竹人录》都有记录,但是到了近现代后这门艺术逐渐衰落,存世珍品逐渐稀少,究其原因一是材质本身很难保存,二是制作者既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又要有精湛的雕刻技法。因此现代已经很少有艺术大师从事其间,为了我们这项艺术能传承下去,我对于我手中竹刻笔筒的制作者还是由衷的敬佩,无论的是谁,为竹刻这门艺术做了贡献,都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肯定,以上是个人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留言交流与关注。

北周布泉存世量大吗

竹雕有收藏价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