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7月15日,展期持续252天的2021成都双年展闭幕。这天,吕澎在红星新闻撰文写道:凡是观看了2021成都双年展的人,都会同意:成都双年展已经将一段温馨的时光永远保留在了自己的内心。他们期待着2023成都双年展的到来。
今年的7月16日,2023成都双年展将要启幕,展期至11月。本届主题为“时间引力”。本次展览邀请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总策展人,著名艺术史学家吕澎担任艺术总监。
壹
双年展是全球当代视觉艺术最高级别的展示活动和推出各国新艺术成就的重要窗口,旨在反映当代世界艺术的前沿探索与当前面貌,也是全球文化互鉴融合的一大枢纽。
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到了20世纪末,双年展的数量急剧增加。到2007年,全球已有大约50个双年展,包括威尼斯双年展、惠特尼双年展、北京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利物浦双年展、布拉格双年展和圣保罗双年展等。
这些大型国际艺术展览的激增,反映了城市物质与文化的繁荣及国际艺术品购买的市场繁荣,双年展因而也成为了一个城市最具魅力的标志——拥有双年展的城市将进入全球最具艺术品位的目的地列表,并持续带动这个城市的国际声誉和文化旅游市场。
艺术家苏新平为成都双年展做的雕塑“行走的人”
虽然在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成都才迎来了自己的双年展,但在短短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仿佛著名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的“多棱镜面”,在起伏变迁中,从一个特定场域折射出艺术与社会、市场与政策的种种变化和相互影响。尤其是2021成都双年展,是近年全球规模最大、学术性最高的艺术双年展之一,观展观众逾110万人次,创下了全球双年展观展人数之最。
贰
新城市社会学奠基人亨利·列斐伏尔认为:城市化需要人文关怀、理性反思,需要适时调整、走向未来。
当文化消费需求继之物质需求喷涌而来,很多城市的文化建设又赶不上经济建设时,成都却突破了这个门槛。原因就在于,成都的文化创建中一直有着民众参与、全民共享的“基因”。成都是一座可以表述为为艺术而艺术的生活与创作之城,成为真正的艺术之家。
2021成都双年展现场(资料图片 李光鑫 摄)
例如,成都首届双年展就是民营企业家赞助的,民间力量推动着双年展这一城市文化形式的产生与发展,几届办下来,成都人民对于双年展这样的国际性艺术活动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共鸣。
如果说北京798是文艺青年、二次元的聚集地,成都双年展的参观者则更加多元,除了兀自沉思的艺术家、侃侃而谈的自媒体博主、借机寻找灵感的设计相关从业者外,还有很多平时与当代艺术“无缘”的普通市民。人们还通过短视频等渠道,延伸了展览的文化艺术教育和普及。
事实上,观众的二创正是活跃的文化生态的本质,它能激起人们的思考、热情和表达自我的愿望,也即是艺术史学家吕澎所说的:点燃城市“精神涟漪发动机”。
叁
随着国家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市正在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成为具有全国引领力、全球竞争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随全球范围内的城市更新,双年展在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提高民生幸福指数、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和城市转型提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给全球城市文化生态带来了崭新面貌。
媒体报道
艺术具有巨大的潜能。它本身就能形成巨大的产业,成为城市化内需的动力之一,同时又可以赋能其他行业,如艺术教育、文旅、时尚等,外延广阔。正如全球创意城市研究著名学者查尔斯·兰德利所说,人的才智、欲望、动机、想象力和创造力,正在取代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市场准入,成为新的城市资源。
近者悦、远者来。2023成都双年展的主题是“时间引力”,而它本身也是一种“城市引力”,不仅让观众和参与者领略到成都文化艺术之魅力,更让世界对它的前景与未来满怀期待。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曾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