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销售的“美化版”翡翠与实物
此次抽查中发现的部分问题产品。 薛玲 摄
称的是“阿富汗玉镯子”,但鉴定后却发现材质竟然只是大理石。翡翠、和田玉是消费者钟爱的主流珠宝玉石品种,但现实消费中也藏了不少“坑”。江苏省质监局3月10日公布了玉石产品的抽查结果,合格率不到八成。选购翡翠、和田玉时如果避免掉进“坑”里?记者来教您。
消费陷阱》》》【陷阱一】以假充真
消费者选购翡翠、和田玉,最重要的当然是冲着产品本身的材质,但在此次检测中发现,有16批次产品材质不符合标准规定,占不合格产品的近七成。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以假充真,即用人造品或低档玉石假冒高档玉石,比如用大量存在的低劣的石英岩、大理石假冒天然翡翠、和田玉,或是用绿色、白色玻璃假冒天然翡翠、和田玉。
【陷阱二】以次充好
除了以假充真,一些不法商家还会以次充好,即用质量较差的玉石经过人工处理美化后冒充高品质天然玉石,最为常见的就是我们俗称的用B货、C货当成A货来销售。比如用劣质翡翠经过漂白、充填或染色后冒充高档天然翡翠,或者用劣质石英岩经过染色后冒充高档天然石英岩。
【陷阱三】产地标识玉石名
“阿富汗玉镯子”,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看到这样的标称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购买到的是玉镯子,但事实上呢?鉴定后却发现实际材质为大理石。在此次抽查中,有8批次产品的标识不合格,占不合格产品的33%。负责此次检测的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珠宝首饰产品质检站站长沈兆龙介绍说,标准规定要以珠宝玉石的基本名称命名,但在此次抽查中却发现部分产品以产地命名,导致消费者无从知晓销售的珠宝玉石到底是什么材质,有误导消费之嫌。
【陷阱四】一种玉石两个名
以多个珠宝玉石标识一种玉石名称,是标准明令禁止的珠宝玉石名称标识方法,但在此次抽查发现依然有商家我行我素,比如一款产品标称“翡翠碧玉原石”,使用了“翡翠”和“碧玉”(和田玉的一种)两种玉石名称命名一种玉石,让人弄不明白销售的产品到底是“翡翠”还是“碧玉”,而鉴定结果显示,这款产品实为玻璃。
【陷阱五】名称太多看花眼
珠宝玉石名称标识前后不一,这一现象在网络电商销售的产品中比较常见。比如一款产品,网页主名为阿富汗玉镯子、阿富汗白玉,材质说明则是碳酸盐质玉,标签名称又变成了天然玉石手镯,发票写的是阿富汗手镯,合格证名称却又变成了方解石玉。让消费者看得很凌乱,不知道商家卖的到底是什么。
抽查结果》》》电商平台合格率较低
针对消费者在翡翠、和田玉这两个产品上反映的问题数量较多,3·15前夕,江苏省质监局省内生产、销售的玉石产品开展了监督抽查。此次共抽查标识为“翡翠”、“和田玉”的产品118批次,合格率为79.7%。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生产企业抽查的10批次均为合格,而网络、电视购物等电商平台的合格率则只有59.5%。
500元以下的合格最低
分类别来看,翡翠的合格率为90%,但和田玉的合格率不够理想,合格率只有64%。我们常说“便宜没好货”,这话同样适用于玉石消费,从价格区段来看,500元以下的合格率只有66.7%;500至999元的合格率为82%;1000至1999元的合格率为87%;2000元以上的全部合格。
教你一招》》》
辨别真假A货有办法
在翡翠市场的“行话”中,A货、B货、C货最为常见,这三种俗称是什么意思?负责此次检测的南京市质检院金银中心南京实验室主任蔡薇介绍说,A货是指未经任何人工化学处理的天然翡翠货品。B货的颜色、玉质虽是天然的,但为了去除杂质色经过强酸处理漂洗,结构已被破坏,标准名称应有漂白、充填字样。C货的玉质是真的,但颜色是人工加入的,标准名称应有染色字样。
作为普通消费者,该如何辨别真假A货呢?蔡薇介绍说,A货翡翠成品用手触摸都有凉感,如果用拇指反复顺摸10次以上会有沾上水的湿感,而B货翡翠手摸温滑,就好像摸玻璃或不锈钢器皿一样,没有那种天然翡翠的温凉感觉。现在有商家在销售的时候还会通过验钞机来帮助消费者鉴别,尤其要提醒消费者的是,如果是处理过的翡翠,会带有荧光,部分商家却用“有荧光才是A货”来欺骗消费者。
和田玉小刀划不动
和田玉的质地滋润、柔和,且表面具有油脂光泽,其他玉石的滋润和油脂光泽都不及和田玉。不仅如此,和田玉的硬度较高,小刀是划不动的。 此外,和田玉只有白色、青色、墨色、黄色四大类颜色,现在市面上有所谓的红色和田玉在销售,您可得提高警惕别上当。
选购提示》》》
证书防伪多留个心
翡翠、和田玉的售价都不便宜,消费者如何才能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呢?质检专家提醒消费者,一定要到长期固定的经营场所选购珠宝玉石产品,景点、宾馆、网店等渠道要慎重选购。对于明显低于市场平均价格的玉石产品,更是要慎之又慎。
如果有证书,消费者也别忘了根据产品合格证上的照片和重量,核对货证的一致性。对于证书也可能造假的问题,质检专家建议消费者可先行搜索确认证书上提供的机构名称、网址等,如果证书上提供的网址、电话与官网公开的信息有出入,消费者就需要提高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