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袁世凯83天皇帝生涯如何铸就货币传奇——袁大头发行揭秘

11-11

袁世凯83天皇帝生涯如何铸就货币传奇——袁大头发行揭秘

前言

袁世凯为何能当皇帝?又为何只当了83天皇帝就撤销帝号,最终身败名裂?一代枭雄袁世凯又为何要进行币制改革?为何说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始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袁世凯又是怎样一步步搅动时局,成为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

最后的“皇帝”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群臣的一片簇拥之下,成为了中华帝国的皇帝,可在两个月前,他还只是中华民国的大总统。

这一年的10月6日,中华民国参政院在“民意”之下,通过了君主立宪的提案,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在次元元旦时,由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袁世凯出任中华帝国的皇帝。

可袁世凯却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内心,于是,在年底他便一边连忙“推辞”,一边暗地里筹备着皇帝的登基仪式。

袁世凯

在辛亥革命之时,晚清重臣,时任湖广总督的袁世凯就和孙中山的南京临时政府达成协议,由他出面,迫使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年仅三岁的宣统帝溥仪退位。中华民国取代了清朝统治,我国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至此结束。可现在,袁世凯又要恢复帝制,自己成为皇帝,可这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其实,早在1913年,袁世凯野心显露之际,国内就爆发了一次反对运动。

按照临时约法,中华民国在1913年2月召开了国会选举,而会上本该出任内阁总理的宋教仁却在一个月后离奇死亡。按照凶手应该是获利最大的人这一准则,一时间,所有人都把怀疑对象锁定在了袁世凯身上。

袁世凯也不多做争辩,依旧我行我素,由此,袁世凯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关系越发紧张。当年7月,便爆发了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反袁二次革命战争,虽然全国多地响应孙中山,可最后的结果却是以失败而告终。

孙中山等人被迫出逃海外,国民党内部也受到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迫害,至此,袁世凯的形势一片大好,趁此机会,他也加快了集权步伐。

孙中山先生

先是在次年一月,袁世凯便将国会解散,四个月后,又用《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了临时约法,以此将用来制约大总统权力的责任内阁制废除。到了年底袁世凯又通过了大总统选举法,里面规定总统任期为10年,且可以连任,在一番组合拳下来,袁世凯虽无皇帝之名,可他却有皇帝之实。

对于这个结果,袁世凯并不满意,他也想当一当皇帝的滋味。很快,袁世凯的想法便被幕僚徐世昌猜到了。

徐世昌,祖籍浙江宁波人,出生于河南卫辉府,祖上在河南做官多年。徐世昌天资聪颖,才华出众,善于结交朋友,当他24岁遇到袁世凯时,两人便相见恨晚,成为了知己。而在袁世凯之后的发迹中,也离不开徐世昌的出谋划策。

徐世昌

随后在徐世昌、杨度等北洋军政要员的斡旋支持下,袁世凯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为了弘扬宪法,袁世凯决定改年号为洪宪,次年为洪宪元年。

可历史前进的车轮却不会因个人而停下,甚至倒退!到达权力巅峰的袁世凯万万没有想到,现在的他已经进入了自己的倒计时。

两个星期后,蔡锷、唐继尧便宣布在云南起义。他们通电全国,号召全国人们反对帝制,自己将以武力讨伐袁世凯,维护中华民国。刚刚坐上皇位的袁世凯闻讯后大吃一惊,但很快,他便做出了相应的部署。

在袁世凯看来,云南起义军仅以一省兵力是无法和坐拥全国的自己相提并论的,而只要自己出兵,云南便可迅速平定。于是,在惊讶过后,袁世凯就下达了指令:调四川、湖南、广东各省军队共计8万余人,从四川、贵州、广西三个方面进攻云南,而护国军仅有2万余人。

可面对来势汹汹的袁世凯大军,云南护国军先后在黔川、湘西、滇贵三个战场取得胜利,甚至连贵州也加入了护国军,这个结果让袁世凯始料未及。

祸不单行的是,护国军不但击败了袁世凯的三路大军,还反攻进了腹地,南方各省见状也纷纷通电支持护国军,宣布自己脱离袁世凯政权。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在内外交困之际被迫取消了帝号,而这仅仅距离他称帝才过去了83天的时间!

看着南方纷纷宣布独立的各省,袁世凯不明白,他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大军能被滇军一步步击败?袁世凯自以为比清末的诸位皇帝强太多了,可最终自己为何也步了清廷的后尘?

6月6日,带着一肚子不解的袁世凯忧愤而死。当他闭上眼睛时,不禁想起了过往,一幕幕场景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枭雄的成长史

1859年9月16日,河南项城的一间屋子里,一声嘹亮的声音响了起来,中年男子连忙将婴儿抱入怀中,看着和自己相似的脸庞,男人十分高兴。可他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个孩子将在未来成为搅动天下的关键人物。

男人名叫袁保中,这是他的第四个儿子。袁家是当地的豪族,族长袁甲三官至漕运总督,这一天恰好是袁甲三平叛得胜,袁保中便为这个儿子取名袁世凯。

年轻的袁世凯十分喜欢读书,尤其是兵书,可周围的人并不理解并时常讥讽他,袁世凯却不为所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在袁世凯看来,他们不过只是些“燕雀”罢了。

上天似乎并不眷顾这位年轻人,袁世凯两次参加科举,可却都名落孙山。英雄功名自当马上取!看到科举无望,年轻的袁世凯做了一个影响自己一生的决定:从军!

袁世凯前往山东投效了淮军将领吴长庆,虽然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军营,但他很快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军队。他向往刘裕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也向往霍骠骑的“封狼居胥”,袁世凯想要在这民族存亡之际报效国家,很快,机会就来了。

1882年,朝鲜李氏王朝爆发内乱,朝鲜国王李熙的父亲兴宣大院君李罡应叛乱成功,史称“壬午军乱”。清廷立刻派遣吴长庆率军援朝,时年23岁的袁世凯在这次战役中,奋勇当先,无人可当,士气大振的清军随即一举擒获了李罡应。

兴宣大院君

在壬午军乱中大放光彩的袁世凯因此被升任帮办朝鲜军务。在朝鲜,袁世凯第一次将他在书中学来的练兵之法进行了实践,他为朝鲜训练出了一只新军,两年后,这只新军便派上了用场。

趁着清军和法军交战之际,日本将目光锁定在了朝鲜身上。当时朝鲜内部爆发“甲申政变”,日军趁机进攻朝鲜,在外无援军的情况下,袁世凯率领朝鲜新军一举击败了日军。袁世凯之名声动朝鲜,可此战结束后,袁世凯便赋闲回家。

袁世凯的亮眼表现遭来了日军的挑拨离间,诬告他“擅开边衅”。清廷为了平息日本战端,便将袁世凯调回国内,可李鸿章则认为袁世凯是千里马,他决定重用袁世凯。

次年,袁世凯被李鸿章任命为“朝鲜大臣”,全权负责朝鲜事务,确保朝鲜不被列强渗透,继续作为清廷的藩属。袁世凯到任后软硬兼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可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再次发兵朝鲜,无援的袁世凯只得回到国内,等待他的将是新的开始。

赋闲在家的袁世凯很快便结识了康有为、谭嗣同等人,亲眼目睹日本情况的袁世凯也深深认为唯有变法才能拯救中国。因此,他们也成为了密友。

甲午战败后,国内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高潮。光绪皇帝启用了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他们决定效仿西方,组建一只新军。而这个人选则是维新派的好友,在朝鲜大放异彩的袁世凯。

袁世凯对于这个任命并不意外,他为光绪皇帝提出了十二条西式练兵的主张,光绪皇帝龙颜大悦,满朝文武也认为袁世凯文武兼备,可堪大用。袁世凯旋即招募了7000余人,以天津小站为基地,开始了西式练兵。

再三斟酌后,袁世凯决定以德军作为效仿对象,他斥巨资请来了十余名德国军官作为教习,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军事制度。袁世凯还在军中提拔安排了自己的亲信和党羽,如死党徐世昌,冯国璋、曹锟、王世珍、段祺瑞等等,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将成为日后北洋军的重要军政人员,乃至军阀。

小站练兵

看透清廷腐朽的袁世凯也为自己留了一手,虽然为新军灌输了忠君爱国的思想,可在亲信党羽的协助下,他们的忠君对象却不是朝中的皇帝,而是自己。

1898年,代表光绪帝的“维新派”和代表慈禧太后的“守旧派”矛盾激化。受困的光绪帝不得已密诏康有为等人,维新派遂决心发动政变,而好友袁世凯和他的新军将成为维新派心目中得以仰仗的军事力量。

维新派康有为

9月18日,维新派成员谭嗣同来到法华寺,在这位维新派的铁杆好友袁世凯面前,谭嗣同将劫持慈禧太后,还政于光绪帝的计划全盘托出。当听到计划让自己出兵劫持慈禧时,袁世凯十分犹豫。

在袁世凯看来,这场政变几无胜算,慈禧太后一党掌握着全国大部分的军事武装力量,甚至自己的新军中也有她的影子,而光绪帝一党则是一无所有。可袁世凯还是答应了谭嗣同,他需要更多地盘算。

不料两天后慈禧太后便先发制人,宣布自己临朝听政,废黜维新派。以为事情败露的袁世凯迅速上疏告知了维新派的计划,慈禧太后十分愤怒,旋即下令捕杀维新派。至此,清廷的“维新变法”运动也宣布破产,而得益于这场政治站队,袁世凯很快便扶摇直上。

晚清重臣袁世凯

在慈禧一党看来,袁世凯是自己人。因此,1899年,袁世凯成为山东巡抚,两年后,袁世凯继任自己“伯乐”李鸿章的署理总督兼北洋大臣一职。

慈禧太后

一年后,清末新政开始,袁世凯被授权处理政务和新政内容,对内他提拔了自己的心腹出任要职,对外袁世凯趁此机会将北洋新军扩军,短短四年里,北洋军便发展至六镇,每镇足有一万二千余人。很快,朝中便形成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政集团。

可功高震主便是自古有之,更何况此时的袁世凯还掌握着清廷最为精锐的北洋陆军。

1906年,深感朝中忌惮的袁世凯主动辞去所有职务,赋闲回家,而北洋六镇军队则由自己的亲信继续把持。可朝中不断有人上疏启用袁世凯,次年,袁世凯再次来到北京,担任要职。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在群臣和外国列强的干涉下,清廷不得已只能再次启用袁世凯,10月14日,袁世凯被任命为湖广总督,率军平叛。深知清廷已无力回天的袁世凯则秘密和起义军达成协议,自己逼迫宣统帝退位,之后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

可成为大总统的袁世凯马上就收到了一份难题:财政赤字。

受欢迎的“袁大头”

成为大总统的袁世凯对于自己的嫡系——忠心耿耿的北洋军旧部,也是不吝赏赐,大肆封赏,可当他看到财政报表后,却是头疼不已。

彼时的中国身处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加之北洋军高额的军费。面对着这入不敷出的财政,刚成为皇帝的袁世凯拿什么去封赏?

我国古代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其中货币也经历了多次更迭。在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管理,先前东方六国的货币被废弃,我国也因此第一次有了能流通全国的货币,这便是第一次货币改革

西汉在秦的基础上铸造了五铢钱,汉晋一直到隋,五铢钱都是主要流通的货币。到了唐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便出现了开元通宝钱,通宝钱的出现也标志了我国的第二次货币改革

五铢钱

到了两宋时期,在铜币和其他货币之外,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纸币交子,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转变,则是我国的第三次货币改革

到了明朝,西方进入了大航海时代,西方各国纷纷确立了银本位货币制度,同时伴随着我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因此到了明朝中期,我国也得到了“白银帝国”的称谓。随后,官府铸造了银两,银两得以大规模流入市场,银两得以货币化。

清朝在明朝的基础上更为规范地使用银两并逐步便为银币。到了清末,清廷颁布《币制条例》,我国得以正式确立了银本位的货币制度,这也是我国的第四次货币改革

伴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鸦片战争打开了我国的国门。随后的一系列战争条约使得清廷接受了西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国家领土主权被破坏,被迫赔偿了数以亿计的白银,因此负上了巨额的欠款。与此同时,大量的外国银元也进入了中国。

清末的银币开始是借鉴了西方的银元,在当时的市场上多以银两为流通手段,可当西方使用的银元进入中国后,立刻受到人们的追捧。

银元携带轻便,面额统一,外形美观的特点使得它立刻在中国内地流通起来,不仅如此,官员们也纷纷上疏,请求朝廷将外国银元作为流通货币,而不是银两。

一边看着大臣们雪花般的上疏,另一边再看着外国银元一步步占据流通市场,清廷也做出了改变。

在多次阻止无果后,清廷被迫在1836年同意了西方银币的流通,同时也决定仿效西方,铸造自己的银元。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制造银元,因为银币上刻有龙纹,也被形象地称为“龙洋”,龙洋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官员百姓的欢迎。见此情形,全国各省也纷纷铸造起了龙洋,对此,清廷十分头疼。

龙洋

宣统二年,为了规范全国的银元,清廷颁布了《币制条例》,可这时的清廷却万万没有想到的:仅仅过去不到两年时间,清朝就灭亡了。

好在中华民国成立后,继续沿用了《币制条约》的大部分内容,包括其中的银元政策和银本位的货币制度,可另一方面,中华民国也背上了清廷的巨额债务。

为了还清这些赔款,袁世凯做了许多努力,可最后却是成效甚微,甚至连民国政府内部都缺少足够的资金,迫不得已,袁世凯希望借来外债先解决内部财政危机。

列强虽然支持袁世凯,可它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在华利益,并不希望中国就此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所以对于民国的外交官,列强多以沉默应对。直到1913年,列强才借给袁世凯政府一笔外债,这当然不是列强改变了策略,而是因为国内的二次革命,列强才不情不愿地借给袁世凯用来平定内乱。

对于如何解决民国政府的财政危机,时任大总统的袁世凯则有了新的看法。

在袁世凯看来,清朝已经灭亡了,也就没了继续使用龙洋的必要性了。此时,有人建议制造全新的银币,将袁世凯的头像刻在上面,一方面既能代表新政府的新气象,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袁世凯的地位。

对于这个建议,可谓是说道袁世凯的心坎上了,他很快便拍手赞成。

两年后,即民国三年,袁世凯政府颁布了《国币条例》,伴随而来的,还有一批新的货币。新式货币分为银、镍、铜三种,其中以银币为主,银币有四种面额,分别为壹元、中圆、二角、壹角。

新银币的正面是袁世凯的侧脸形象,背后则是两株稻穗,因此也被叫做“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可人们却喜欢把它叫做“袁大头”。

印有袁世凯头像的“袁大头”

因为在当时还有一种刻有孙中山先生头像的货币,两者放在一起比较会发现,袁世凯头像的货币比孙先生头像的货币要大,于是就有了“袁大头”这一称呼。

袁大头一经发布,人们就纷纷将手中的旧币换成新币,要知道,以往发行货币的时候往往是朝廷强制民间必须换取,可袁大头却是人们主动去兑换!

而袁大头广受好评的原因也很简单:首先,新币和旧币是等值的,人们之前的一元龙洋就可以换到一元袁大头。其次,在不断的战乱中,市场上充斥着各种货币,除去各式各样的龙洋外,还有外国银元、银两、铜钱、铁钱等货币,这使得民间物价混乱,交易不便,有些地方甚至还在以物易物。

民国十年版”袁大头“

最重要的一点则是,袁大头的含银量很高,一枚一元银币的含银量就达到了90%!这使得货币很容易保值,万一哪天袁世凯政权倒台了,人们也可以把银币拿去重铸了,要知道,在任何年代,金银一类的金属都是硬通货。

试想,这样的银币人们又怎么会不喜欢呢?

看到自己的“袁大头”收获一致好评,袁世凯很满意,他下令,尽快造出更多的袁大头投入市场。

南京造币厂的机器全天不间断的运作,每天都有数万枚崭新的袁大头从工厂出来,据资料显示,全国造币厂出来的袁大头,光壹元面额的便达到了惊人的75000万枚!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袁大头上虽然刻着民国三年,可事实上一直到袁世凯去世都还在生产。

可袁大头的受欢迎程度远不止于此,民国政府在民国三年生产的银币之后,又分别在民国八年、民国九年、民国十年时又投入了三批袁大头进入市场。

蒋介石政府上台后,为了应对严重的财政危机,先后发行了法币和金圆券,可这两种货币却远远无法和袁大头相提并论,尤其是金圆券。

1948年8月19日蒋介石政府发行金圆券,初期限额只有20亿元,而到了1949年6月,则已经提升至恐怖的130多万亿元,人们只得提着无数钞票去街上购买生活用品。因此,人们宁可以物易物也不想收这样的废纸。

金圆券

而到了新中国成立,边远地区仍在使用袁大头,为了和平解放这些地区,我国政府也铸造过一些袁大头以稳定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在全国解放后,人民政府发行了人民币作为全国流通货币,袁大头就此告别了历史舞台,如今虽数量稀少,却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

亚洲宠物展

乾隆通宝价格表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