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北美食蚊鱼的入侵:黄河能否抵御低温挑战?

11-04

北美食蚊鱼的入侵:黄河能否抵御低温挑战?

黄河流域的生物入侵已经不容忽视。2020年发表在《生物多样性》期刊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进入黄河流域9省区的外来植物已多达194种,外来动物有90种,其中有30种是鱼类,包括众人所熟知的德国镜鲤、虹鳟、食蚊鱼等等。

食蚊鱼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结果,在全世界100种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中,有16种已经在黄河流域建立自然种群。在这些外来物种中,有臭名昭著的“植物杀手”黄顶菊,也有“超级入侵植物”之称的互花米草。而在水下,生存竞争则更加激烈,食蚊鱼是其中的优胜者。

食蚊鱼侵入黄河

作为我国第二大长河,黄河自古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全长5464公里,宛如巨龙蜿蜒盘旋。黄河西起青藏高原,东至渤海,向南抵达秦岭,向北可通阴山,流域面积超过75万平方公里,构成了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

在黄河流域,目前关于食蚊鱼入侵的报道并不多,但诸多调查均显示:这一物种的“反客为主”已成既定事实,在黄河上、中、下游均有分布,沿黄9个省区均发现过食蚊鱼的踪迹。其实在2019年,魏洁菲等人经调查后就曾揭露:食蚊鱼已蔓延至黄河9省区,是全流域分布最广的入侵者之一。

要知道,黄河地势的总落差足足有4448m,是我国少数跨越三级地势阶梯的大河,水文环境复杂,气候环境多样。在上游,河道迂回曲折,水质清澈但水温低,中下游水温升高,但泥沙含量剧增,水环境较为恶劣。

能在黄河“站稳脚跟”,足以看出食蚊鱼强悍的适应能力!和不耐寒的罗非鱼、大口黑鲈不同,食蚊鱼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让前者望尘莫及,既可在0℃的水中生存,也能在30~40℃的水中正常繁殖,而且此鱼食性贪婪,可吞食鱼卵,是一种具有威胁性的外来物种。

食蚊鱼个头虽小,但其威胁性不亚于在珠江泛滥的罗非鱼,甚至能在二者的竞争中处于上风。2008~2009年,研究人员在广州地区对食蚊鱼的食性展开研究,竟然在一条体长24mm的雌性食蚊鱼体内发现了3条罗非鱼的仔鱼,被发现时腹部可见明显肿胀。经测量,罗非鱼仔鱼体长约为5~6mm,这进一步揭露了食蚊鱼“贪婪”的本性。

食蚊鱼有多厉害?为何会侵入黄河?

食蚊鱼并非我国本土物种,其原产地位于美国和墨西哥。食蚊鱼的常见体长只有2~4cm,野外寿命不超过两年(多数一年就死),尤其喜欢捕食蚊子的幼虫,因此得名食蚊鱼。

食蚊鱼的灭蚊能力到底有多强呢?曾有人做过研究,在23℃的水温下,一条雌鱼24小时内吃掉了438只幼虫,摄食量超过自身体重的50%!

上个世纪,世界多个国家深受疟疾侵扰,蚊子恰恰是传播疟疾的重要生物媒介。为阻断病源传播、控制蚊子的数量,各国纷纷引入食蚊鱼,我国也于1924年引入这一物种。此后近百年,食蚊鱼被放流在大江大河、湖泊水库中,导致这一物种遍布长江南北,入侵危机也在暗中孕育。

食蚊鱼纪念碑:食蚊鱼曾协助俄罗斯索契消灭按蚊

食蚊鱼进入黄河流域,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包括人为放生、引入经济鱼类时不小心带入了食蚊鱼或者鱼卵,其中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后者。据报道,麦穗鱼、泥鳅、食蚊鱼等小杂鱼曾多次随着鲤鱼、鲫鱼的引种而侵入到新的水域,在云南洱海等地还曾酿成大祸,一度把洱海裂腹鱼等土著鱼逼上“绝路”。

2014年,广州灭蚊日,工作人员在放流食蚊鱼

进入黄河只是第一步,生态特性才是食蚊鱼“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

除了在高温、低温水体中游刃有余以外,食蚊鱼还特别能“生”。食蚊鱼的繁殖很特殊,营卵胎生,受精卵在体内发育形成仔鱼后才排出体外,因此后代存活率很高。

雌性食蚊鱼只需40~50天就能发育成熟,温度适宜情况下,最少30天就能繁殖后代。经观察,每年春季雌鱼可产下3~5批仔鱼,并在夏季寿终;其后代在当年夏季就能发育成熟,并接替上一代繁殖。理论上,只要水温适宜,食蚊鱼一年四季都可繁殖,在夏威夷地区就存在这种现象。

而在我国广州等地,食蚊鱼从3月份开始一直到11月都可繁殖,一年当中有240天左右的繁殖期,在珠江流域成为“水中霸王”也在意料之中。

黄河乱成“一锅粥”

在黄河流域发现的那些外来物种,可能远超人们的想象。在黄河下游山东段,曾有居民捕获鳄雀鳝,引发地方媒体关注;在黄河中游,当做宠物被引入的鳄龟已出现在自然水域;在黄河上游的青海段,土著鱼越发少见,逃逸的虹鳟却被频繁钓获,甚至已蔓延到了兰州段。

黄河上游:以上6个库区均养殖过虹鳟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发展经济而引入的外来鱼类,到现在逐渐开始产生“副作用”。引入外来鱼原本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没有做好防逃措施。

比如龙羊峡水库的虹鳟。2017年,库区200多个网箱内共养出了9000多吨虹鳟,贡献了全国市场份额的3成还要多。但因为网箱意外破裂,一个晚上曾跑光20000多条养殖的虹鳟。当地的垂钓爱好者也反映,贵德段确实有不少大虹鳟,有时一个小时就能钓上七八条,5~10斤的不在少数。

李家峡河段

在李家峡河段,路亚竿钓虹鳟甚至已成为钓友圈的热门项目,有钓友曾捕获20多斤重的虹鳟鱼,并在社交平台发文配图。对当事人来说,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对黄河上游的生态来说,虹鳟这种肉食性鱼类不容小视,捕食凶猛,进食量大,当务之急是展开调查,对危害进行评估。

按照国际学者Williamson在1996年提出的1/10法则,外来物种从逃逸、建群再到产生危害,分别有1/10的概率,因此致害概率大约是千分之一。但考虑到黄河流域不计其数的养殖企业、频繁的引种行为、屡劝不听的盲目放生、外来鱼强悍的繁殖能力,外来鱼的数量远大于1000条,大大增加了成害、成灾的概率。

总之,引入外来物种既有利又有弊,关键在于做好防控,避免外逃。对于已经形成气候的食蚊鱼,有必要加强种群动态监测,引以为戒,尽量防止类似的事件再度上演。

对于食蚊鱼的入侵,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泰坦尼克号海洋之心项链

马来玉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