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形和地貌造就不同品质的武夷岩茶,《茶经》中提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埌,下者生黄土。”但对武夷山而言,《茶经》只陈述了土质,而阮文锡的《武夷茶歌》除了谈及土质、区域划分和自然环境,还阐述了品质与土质、区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凡茶之产惟地利,溪北地厚溪南次,平洲浅渚土膏轻,幽谷高崖烟雨腻。”就“武夷岩茶产区划分”问题,可以从历史遗留和科学依据两方面来回答。
历史遗留:武夷岩茶茶树生长的区域分正岩、半岩、洲地、外山。
科学依据:茶园土壤成土母岩类型及其风化程度、茶园所处的区域。
正岩区域
茶园土壤成土母岩绝大部分是火山砾岩、红砂岩、页岩。深厚的红色风化层,对茶树生长非常有利。这类茶园大多分布在景区内。
半岩区域
茶园土壤成土母岩、风化程度类似正岩区,并夹有半风化母岩及石砾。这类茶园大多分布在景区内,也有部分分布在丹霞地貌边沿一带。
洲地区域
茶园土壤多为冲积土,包括风景区南边的九曲溪冲击河岸、风景区东边的崇阳溪冲击河岸、以及风景区北边的黄柏溪冲击河岸等地。此外,还包括由农田改种茶的田地茶。冲积土营养丰富,土质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较高。这类茶园大多分布在武夷街道、星村镇一带,以九曲溪、黄柏溪、崇阳溪两岸最为明显。
外山区域
茶园土壤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山地土壤。植物残体遗留土中,腐殖层较厚,有机质含量较高。这类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较高的乡镇:武夷街道部分区域、星村镇的部分区域、洋庄乡、兴田镇、五夫镇、吴屯乡、上梅乡、岚谷乡,以及武夷山市华侨农场、综合农场、良种场、崇安茶场等,都属外山区域的高山生态区。
现今区划
2002年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依据《地理标志保护规定》,将武夷岩茶的产区分为名岩区和丹岩区。2006年修改了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批准的范围为福建省武夷山市管辖行政区域范围。
茶树从种苗诞生起就依赖于环境,它们一方面依赖于环境,另一方面又影响和保护了环境。茶树与环境之间有着互为复杂的交互作用,通过自然选择相互进化而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植物种类自身的优胜劣汰给武夷山留下了众多的茶树良种,而地壳运动造就的奇峰林立、形态各异的武夷茶园地貌特点,又让茶树产生了特殊的品质。大自然的风、水、光照、空气湿度、海拔、土壤质地,不仅为茶树生长提供各品种的优质原料,也使岩茶形成了众多品种。各品种岩茶香型千姿百态,具有品质风味多地域(山场)口感的特点。
参考材料:
陈郁榕、周译《武夷岩茶百问百答》,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图源:张俊国、莲景106号、漫步云端
来源丨武夷茶天下
武夷山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武夷山旅游"(ID:Szwy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