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小小的一枚果核不仅展现了微型雕刻的精湛技艺,也将千百年的文化记忆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图 | 清·橄榄核雕·赤壁玩件 | 藏于南安博物馆
全船刻26个人,神态各异,惟妙惟肖。两边船舱上下各开着四扇窗,中间两扇小窗可关闭。船底刻有191个字,为苏轼的《赤壁赋》。1988年经国家文物鉴定小组评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小船通长4厘米,宽1.8厘米,高1.8厘米,重5g。
一只核舟于方寸之间展现了广阔天地。但是你有真正了解过核雕艺术吗?
透过核雕工艺品,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匠人雕刻的微观世界吧。
微型雕刻艺术在我国早有典故,但相关的史料文献在唐宋之前却记载较少。直至明清时期微型雕刻风靡,核雕技艺才逐渐进入全盛时期。图 | 清·橄榄核镂雕人物图坠,长2.8厘米,最大直径1.6厘米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核雕并不是仅流行于达官贵族的专属宝物。明朝时期,从皇帝到老百姓,都十分喜爱核雕。这一时期的核雕用料以核桃和杏核为主,雕刻的内容多为神仙神兽或吉祥物。到了清朝,匠人逐渐使用橄榄核作为核雕的材料。相对于简约的明朝核雕,清朝核雕则酷爱华美繁缛的工艺。很多核雕艺品为了让文人雅客或富家子弟更好地摩挲把玩,还配备了精致的架座。
核雕分为南工和北工。但这并不影响核雕的优劣,只是意味着不同流派在选材用料、技艺刀工,和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南工以苏州、上海等地为主,多选橄榄核雕刻,精细入微。而北工以潍坊、天津等地为主,刻于桃核,神韵豪放。苏州核雕:苏工绽奇,刀锋游走于果核,诞生了奇谲的苏州核雕。历史上许多核雕匠人都与苏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其中就包括《核舟记》所写的王叔远。苏州的核雕还孕育出了舟山村,在这个村落里,很多家庭都以核雕为产业进而将这种技艺传承下去。图 | 选取自节目《中国梦实践者 王绪德:潍坊核雕》
潍坊核雕:清朝末年核雕艺人张大眼流浪至山东,在卖艺为生的同时传授核雕技艺。当时的皮货商人都渭南因欣赏这份技艺而拜张大眼为师,当地崇尚桃木的古俗为核雕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环境。潍坊核雕品种繁多,与民风民俗联系紧密。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核雕有平刀、半圆刀、凿子等多种刀具。每种工具都有独特的使命,核雕匠人利用不同器具让手中的果核更显精美。到了近现代,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逐渐有了不同的电动工具来进行辅助。
图 | 清·陈祖章·雕橄榄核舟,长3.4厘米,宽1.4厘米,高1.6厘米 |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核雕的工艺与很多微型雕刻的工艺相同。不过根据匠人的作品设计,他们会有不同的选材考量。在设计定形后,匠人会对整件作品粗刻,然后再通过细刻处理细节,最后再通过打磨抛光使作品更加生动。图 | 清·核舟,橄榄核,长4.35厘米,腹径2.05厘米 | 现藏于辽宁博物馆
在雕刻时,核雕艺人又会通过专业的雕刻技术制作出最终的作品。这其中浮雕最常见,镂空雕最难掌握。清·核桃刻诗雕人物图鉴烟壶,通高4.9厘米,径3.8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图 | 清·陈子云·橄榄核雕小舟,高1.4厘米,长3.5厘米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作为我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核雕将果核或核桃制成工艺品,展现了世间百态,寄托了核雕手艺人的理想精神意境。核雕在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这门技艺在我国多地仍然代代相传。
编审:张筱曼
责编:邓莫南
策划:彭 锋
编辑:刘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