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宋徽宗,人们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工笔花鸟和瘦金体等书画领域的绝活儿,殊不知,他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茶学大师。
爱茶是历代文人的传统,宋徽宗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这位文艺细胞发达的皇帝,走的是更高端的路子。他在品尝了各地进献的贡茶之后,独独爱上了福建武夷山北苑御茶园出产的白茶,认为那是无与伦比的茶中精品,但仍觉得可以深度开发。于是,他别出心裁地要求茶园按茶叶不同的生长期分时段进行采摘,然后经过其刁钻的嘴巴品鉴,得出了结论:日出之前,黎明时分采摘的一芽带一嫩叶的茶叶才是极品。
宋徽宗不仅对茶的品质百般挑剔,对于茶具和水也毫不含糊。讲究一茶一器,茶盏以建窑兔毫盏为最佳,水则以清洁山泉水为胜,其品位可谓登峰造极。
宋徽宗茶学大师的功力更多表现在茶道上。北宋时期流行“分茶”和“斗茶”,所谓分茶是一种以冲茶泛起的泡沫表现出字画情境的茶艺,被誉为水之丹青。宋徽宗结合自己的绘画造诣,加上技艺精湛的分茶手法,把中国字画的况味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冲茶的泡沫上。
当时的权臣蔡京在《延福宫曲宴记》中记载了这样的场面:皇上令近侍取来釉色青黑、饰有银光细纹的兔毫盏,然后亲自注汤击拂。不一会儿,呈疏星淡月之状、极富幽雅清丽之韵的汤花浮于盏面……蔡京对宋徽宗的叹服之情跃然纸上。
而宋徽宗最乐此不疲的还是斗茶。所谓斗茶就是两人或多人比试茶道功夫,以汤色、汤花两项指标斗输赢。汤色是指茶水的颜色,以白为佳,青白胜于黄白;汤花则是指泛起的泡沫,维持时间长的获胜。每次斗茶,宋徽宗总喜欢召集一大帮宠臣进行比试,那时他全然没有了皇帝的架子,而是全身心地投入,以老到的技法融合自己的文艺修为屡屡获胜,然后非常得意地分给众臣享用,此刻的宋徽宗俨然茶博士中的翘楚。
大概是为了记录自己的辉煌成绩,宋徽宗画下了描绘茶事的《文会图》:在皇宫的大树下,贝雕黑漆的巨型几案上摆满果品和各种杯盏,参加活动的文士们形态各异,正在等待把酒品茗。一旁则画有汤瓶、白茶盏、黑盏托、都篮(木竹篮,以盛茶具或酒具)等茶器,一人正从茶罐中量取茶粉置于茶盏,准备开始表演……人物形态逼真,场面气氛热烈。这幅画真实表现了雅人与茶的密切关系,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也许是爱茶太深,也许是要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流传后世,宋徽宗写了一部有关茶叶的专著《茶论》。该书共20篇,尽管不足三千字,但语言极其精练,详细记述了茶叶的产地、采制、烹制、品鉴以及斗茶品、行茶令、茶百戏风俗等内容,见解非常独到。其中“点茶”一篇描述尤为细致传神,介绍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点茶手法,画面感极强。
由于《茶论》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年),故被后世称为《大观茶论》。宋徽宗也因此成为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为茶叶著书立说的皇帝。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0年12月刊
文|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