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沈华详解:战国玉器鉴定细节与技巧分享

09-17

沈华详解:战国玉器鉴定细节与技巧分享

第二十五课 战国时期玉器的鉴定细节说明

介绍完春秋时期的纹饰特点,我们接着介绍战国时期玉器的纹饰和鉴别特征;首先从战国时期玉器纹饰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战国时期玉器的主流纹饰

1、战国时期的玉器纹饰组合纹。

战国时期,我们从玉璧上首次看到新出现的组合纹饰,这种纹饰造型设计多数为双身兽面纹和谷纹相组合,还可以在两组纹饰之间看到用绳索纹来作为间隔区别。

战国晚期 谷纹璜

2、战国时期的谷纹。

在我上一个专题系列文章中,我将战国的玉器特点分为三个阶段,在识别谷纹的细节上,我们继续使用这种方法帮助大家加深印象。

战国初期,玉器上面的谷纹造型还是承袭着春秋时期的风格,但形体比春秋时期略小,乳突更突兀,有明显的扎手感觉,在有些谷纹底部有突出“芽弯”,排列的十分密集均匀。

战国中期以后,谷纹的乳突开始变得矮扁,手感明显圆滑,整体的排列略显疏稀。

到了战国后期,玉器的谷纹多采用阴线刻划打底,整体线纹飘逸,谷纹线形流利,手感变得平润起来。

谷纹装饰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很多人容易把它弄得很复杂,也衍生出很多不同的叫法,其实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在战国时期,谷纹与涡纹、卧蚕纹基本造型相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应该属于异名同称,而事实上,这三者之间确实区别不大。

如果非要分出细节来作为说明,我们可以记住这一点,人们常把半球形谷粒或有萌芽线的谷粒称之为“涡纹”,把具有粗壮圆实萌芽线的谷粒称作“卧蚕纹”,他们的区别是非常细微的。

而用阴线将谷纹互相勾连起来的装饰手法,也是战国后期,楚国一带诸侯国玉器加工中常用的工艺和手法。

3、战国时期的蒲纹。

蒲纹是在谷纹的基础上,采用磋磨的工艺手法,琢磨出交叉的斜格线,这种纹饰也是始于战国,一直到汉代达到了顶峰,人们把它称作“蒲纹”。

4、战国时期的星纹。

“星纹”也是战国时期新创出来的一种装饰纹饰,具体的形状就像硕大的环形宇宙中一颗颗闪烁的星星。

“星纹”的创新和在玉器装饰纹饰上的出现,经过后来汉代“天人感应”学说的发酵,直接引发了汉代时期“列星纹璧”的一个制作的高潮。

战国 龙首凤尾纹珮

5、战国时期的螭纹。

战国时期的螭纹应该是春秋时期螭纹的继承与发展。

战国时期的螭纹已经开始变异,不再遵循于龙的造型,多数由龙形首演变为云豹形首,甚至后来称呼为“螭虎”,想必这个名称也是由此而来的。

战国双首龙纹玉佩

6、战国时期的龙纹装饰。

战国时期的龙纹装饰中,与春秋时期相比,有更多的“双尾龙”和“双首龙”出现,并且在龙的身上,用阴刻线画出鱼鳞状纹饰。这是春秋时期龙纹身上没有的,也是两者之间的重要区别。

7、战国时期逐步消失的扉牙。

战国玉器上,我们很少看到装饰有扉牙的纹饰,但是这个阶段,另一种代替扉牙的造型出现,就是出廓附件,这种出廓的设计和镂雕装饰的手法在汉代得到大力发展。

二、战国时期玉器装饰的主流线条

1、战国时期的丝刻线。

和春秋时期一样,用极细的阴刻游丝线条仍然是玉器装饰的主流线条。

古籍曾有记载:“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婉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均,交接断续,俨如游丝白描,毫无滞迹。”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汉代工匠的这种精细入微、延续委婉的玉器琢磨刀法,应该是在继承了春秋战国游丝刻线的基础上的一种熟练运用而已。

2、战国时期的硬刀刻线。

上一堂课最后我们提到了春秋时期的硬刀刻法,到了战国时期,工匠们进一步发展了春秋时期的“硬刀刻”技艺,使琢磨出来的线条更为洒脱,也与后来盛行的“汉八刀琢磨工艺没有太大了的差别。

3、战国时期的玉器轮廓线。

在战国时期的玉器上,我们常见的是由单阴线和绞丝纹线组成的轮廓线,当然,不能绝对,在某些玉器上,也能看到少量的浅浮雕阳纹线。

三、战国时期玉器的创新器型  

1、战国时期的组合佩。

这个阶段非常明显的就是,可以看到出土物品中,出现了大量的玉组合佩饰件。

2、战国时期的双龙形和M形龙纹佩。

战国时期的龙纹和造型应该是中国玉器史上,刻划出来最生动的龙纹和造型。

有人形容它们:“有胎有骨,有体有用,有形有势,有蹲有跳,有卧有腾,灵活飞动,真是“尽其灵而足其神”。

在战国时期,大量出现的双龙形和M形龙纹,造型优美,转折处有如羚羊挂角,内钩处宛如水银泻地,结尾制作的干脆利落。非常受到当时的统治阶层所欢迎。

(特说明:建议读者可以点击今日头条同名专栏课程,此文为授课讲义,更详细的内容,请点击视频课程查看)

绿虎皮鱼好养吗怎么养

宠物保健品市场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