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甲壳亚门
多甲总纲
软甲纲
真软甲亚纲
真虾总目
十足目
腹胚亚目
短尾下目
蟹派
异孔亚派
溪蟹总科
溪蟹科
近溪蟹亚科
近溪蟹亚科(学名:Potamiscinae),溪蟹科的一个亚科。
胀肢纺锤溪蟹(学名:Acartiapotamon inflatum)为溪蟹科纺锤溪蟹属的动物。
头胸甲背面稍隆,额区与前鳃区具颗粒突起及细皱襞。颈沟不甚明显,胃、心区之间的H形沟细而深。额后叶及眼后隆脊平钝。额稍弯向下方,前缘中部稍凹。背眼缘埂起,外眼窝角三角形,其外侧缘具平钝的微细颗粒。前鳃齿小,前侧缘呈隆脊状,具颗粒状齿。第三颚足的长节略呈圆方形,宽度约当长度的1.2倍,坐节的长度约当宽度的1.5倍,外肢末端约抵长节基部的1/3,具短鞭。
两螯略显不对称,大螯掌部的长度约当高度的1.4—1.6倍,略长于可动指,两指内缘具低平的细齿。步足细长,末对步足前节的长度约当宽度的2.1倍,略短于指节。
雄性腹部宽三角形,第六节基部的宽度约当长度的2.1—2.3倍,尾节呈较长的圆钝三角形,基部宽度约当长度的1.1—1.2倍。胸部腹甲沟宽而浅,胸甲缝间隔沟宽,第七八节的中纵缝短。第一腹肢末端超过腹锁突,末第二节的长度约当末节长的1.8—2.0倍,末节弯向背内方,背面隆胀,腹内叶近末半部隆起呈脊状,第二腹肢沟位于内侧面。第二腹肢末第二节约当末节长的1.7—1.9倍。雌性腹部呈卵圆形,尾节基部的宽度约当长度的2倍,大于第六节的长度,末缘半圆形,中部稍隆。生殖孔宽大,外侧部稍趋窄。
生活于海拔500—1350m山涧溪流旁石块下。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500至1350米。水浅,水温常年变动在7.0—16.8℃之间,pH值约为6.0。
贵州(开阳、石阡、江口),湖北(恩施)。
非拟溪蟹属(学名:Aparapotamon),是十足目溪蟹科的一属节肢动物。
无齿非拟溪蟹(学名:Aparapotamon grahami)为溪蟹科非拟溪蟹属的动物。在中国,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商南、镇坪等地,多栖息于山区溪流石块下。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500至1500米。
头胸甲表面稍隆,表面具凹点,额区及前鳃区具颗粒和微细皱襞。颈沟浅但可辨,胃、心区之间的H形沟明显。额后叶稍隆,眼后隆脊略突,眼后区的外侧甚为凹陷。额缘中部内凹,背眼缘埂起,外眼窝角呈锐三角形,其外侧缘无明显的颗粒齿,与前鳃齿之间具较深的U形缺刻。前鳃齿尖锐突出,前侧缘呈隆脊形,弯向背后方,具颗粒齿约21-22枚。第三颚足长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1.1倍,坐节的长度约当宽度的1.5倍,外肢,仅具数刚毛,末端约抵长节基部的1/5无鞭。
两螯不对称,在雄性更为显著,腕节表面具皱襞及颗粒,中部略凹显光滑,内末角具一刺,其基部的附属齿很小;掌部外侧面具成列的突起,大螯掌部的长度约当高度的1.5倍,约当可动指长的1.1倍,可动指背面基部具颗粒突起,两指间几无空隙。
步足细长,各节前缘具极为稀少的短刚毛,末对步足前节的长度约当宽度的1.9倍,指节细长,约当前节长度的1.3倍。
雄性腹部三角形,第六节基部的宽度约当长度的2倍,末节三角形,宽度约当长度的1.2倍。第一腹肢直立,末端抵达腹锁突,末第二节约当末节长的1.5倍,末节近柱形,第二腹肢沟向末节稍转向背方,末部位于腹面,腹肢孔位于末端。第二腹肢末第二节约当末节长的1.7倍。雌性腹部长圆形,第六节基部的宽度约当长度的2.2倍。生殖孔卵圆形,开口朝向腹上方,腹下缘略拱。
栖息范围较广,居于海拔500—1500m的山溪石下。母体抱卵量40—50粒,卵大,直径2.5mm左右。
细肢非拟溪蟹(学名:Aparapotamon gracilipedum)为溪蟹科非拟溪蟹属的动物。
头胸甲略隆,表面额区、侧胃区、肝区及前鳃区具颗粒及细皱襞,其余部分光滑具麻凹点。颈沟浅,可辨,胃、心区之间的H形沟浅。额后叶与眼后隆脊明显。额弯向前下方,前缘中部内凹。背眼缘埂起,外眼窝角呈锐三角形,外缘具不明显的微细颗粒。前鳃齿呈尖锐的角状,前侧缘隆线形,具不明显的微细颗粒齿24—26枚,末部弯向背方。第三颚足长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1.2倍,坐节的长度约当宽度的1.4倍,外肢末端约抵长节基部的1/4,无鞭。
两螯不对称,腕节背面具鳞状突起,内末角具一锐刺,其基部具一尖锐的小突起;大螯表面具颗粒及凹点,并具稀疏的短刚毛,掌部的长度约当宽度的1.6倍,合并时几无空隙。步足细长,末对步足前节的长度约当宽度的2.4倍,明显短于指节。
雄性腹部三角形,第六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2.3倍,尾节的宽度大于长度的1.2倍。胸部腹甲沟中等深度,胸甲缝的间隔沟稍宽,第七八节的中纵缝较短。雄性第一腹肢末端超越腹锁突,末第二节约当末节长的1.2倍,末端钝圆,腹面观背叶窄小。第二腹肢末第二节约当末节的1.6倍。雌性腹部卵圆形,第六节基部的宽度约当长度的2.7倍,尾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2.1倍,短于第六节。生殖孔卵圆形,后缘略拱。
常栖息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窄小山涧溪流的石块下以及岸边泥洞中。
在中国,分布于河南等地。
海南非仿溪蟹(学名:Apotamonautes hainanensis)为溪蟹科非仿溪蟹属的动物。其种加词“hainanensis”意为“海南的”。
海南非仿溪蟹指名亚种(学名:Apotamonautes hainanensis hainanensis),Parisi于1916年命名。在中国,分布于海南岛等地,一般栖息于海拔500-800 米的山溪两岸的石块下、溪水宽3-4 米以及水浅而流急。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500至800米。
海南非仿溪蟹泮水亚种(学名:Apotamonautes hainanensis banshuiensis),Dai于1993年命名。在中国,分布于海南岛等地,多见于低海拔不超过百米的平原区。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100米。
海南非仿溪蟹坝王岭亚种(学名:Apotamonautes hainanensis bawanglingensis),Dai于1993年命名。在中国,分布于海南岛等地等地,主要生活于海拔近1000米的高山区。
海南非仿溪蟹南林亚种(学名:Apotamonautes hainanensis nanlinensis),Dai于1993年命名。在在中国,分布于海南岛等地等地,一般栖息于高山溪流石块下。
海南非仿溪蟹指名亚种(学名:Apotamonautes hainanensis hainanensis)是溪蟹科非仿溪蟹属海南非仿溪蟹的指名亚种。
头胸甲扁平光滑,具微细凹点,颈沟较深,明显,胃、心区之间的H形沟细而深。额后叶具细皱襞,与锋锐的眼后隆脊相连成一横行隆线,与前鳃齿汇合。额区与眼后区均显低洼。
额向下弯,额缘中部内凹,与背眼窝缘均明显埂起。外眼窝角为低平的三角形,其外缘具颗粒齿9—10枚。前鳃齿不大,明显,前侧缘隆脊,短于后侧缘,具圆钝的锯齿13—15枚,后侧缘具斜行的颗粒隆线。第三颚足长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1.1倍,坐节的长度约当宽度的1.6倍,外肢粗壮,末端抵达长节基部的1/2,具短鞭。大颚须为2节。
两螯不对称,雄性更为明显,长节背缘近末端处无齿,背面与外侧面具横行的短小隆线;腕节的背面具微细皱襞,内缘具颗粒,内末角呈短刺状;掌部光滑,大螯掌部的长度约当高度的1.3倍,约当可动指长的1.1倍,小螯两指间无空隙,大螯两指间的空隙较窄。步足细长,以第二对为最长,末对步足前节的长度约当宽度的2倍,约与指节等长。
雄性腹部三角形,第六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2倍,尾节呈短钝的三角形,宽度约当长度的1.5倍。胸甲缝间隔沟窄,第七八节的中纵缝较长。第一腹肢约抵腹锁突,末第二节约当末节长的3.8倍,末节呈鸡头状,长为宽的2倍,喙长稍短于头部,其外侧面观稍弯,突出部分约当尖锐喙部长的1.3倍。第二腹肢末第二节约当末节长的1.7倍。雌性腹部卵圆形,第六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3倍,尾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2.2倍。生殖孔宽圆形,靠近胸甲缝间隔沟。
生活于海拔500—800m山溪两岸的石块下,溪水宽3—4m,水浅而流急。4—5月即开始抱卵进入繁殖期,6月初小蟹则陆续孵化而离开母体。
海南岛(尖峰岭)。
扁肢紧腹溪蟹(学名:Artopotamon compressum)为溪蟹科紧腹溪蟹属的动物。
头胸甲前1/3稍隆,后面部分扁平。颈沟较深,胃区呈杵形,胃、心区之间的H形沟较深。额后叶平钝可辨,眼后隆脊圆钝。额稍向下弯,额缘中部稍凹。背眼缘埂起光滑,外眼窝角侧缘具颗粒状突起。前鳃齿突出的程度因个体而异,前侧缘具颗粒状锯齿,前稀后密。第三颚足坐节的长度约当宽度的1.5倍,长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1.2倍,外肢末端约抵长节基部的2/5,无鞭。
两螯略不对称,两指略显粗壮,掌部外侧面的上半部及可动指背面的基半部具锐刺状的突起,大螯掌部的长度约当高度的1.4倍,约当可动指的1.3倍,两指合拢时略有空隙。步足细长,末对步足前节的长度约当宽度的1.6倍,稍短于指节。
雄性腹部呈窄长的三角形,第五六节缝处略显束腰,第六节基部的宽度约当长度的2.2倍,两侧缘稍拱,尾节呈圆钝的三角形,基部宽度约当长度的1.2倍。胸部腹甲沟略宽而浅,胸甲缝的间隔沟中等宽度,第七八节的中纵缝较短。第一腹肢末端未抵腹锁突,末第二节约当末节长的2.3倍,末节向末部趋扁,末端背叶稍突出圆钝。第二腹肢末第二节约为末节长的2.4倍。雌性腹部呈宽卵圆形,第六节基部的宽度约当长度的2.9倍,尾节略呈三角状的半圆形,基部的宽度约当长度的2.1倍。生殖孔呈横卵圆形,开口朝向内上方。
生活于海拔1900m左右的热带雨林内山涧溪流的石洞中,底质多为石灰岩,岩上附有青苔和藻类,水深0.5—1m,秋季水温12—16℃,pH值5.6—6.0。6—7月为繁殖期。
云南(泸水)。
博特溪蟹属(学名:Bottapotamon)是十足目溪蟹科的一属节肢动物。
福建博特溪蟹(学名:Bottapotamon fukienense)为溪蟹科博特溪蟹属的动物。
体小。头胸甲前半部稍隆,后半部平坦。表面光滑具微细凹点,前鳃区具微细皱襞。颈沟浅,不明显,胃、心区之间的H形沟前半部清晰。额后叶稍突,眼后隆脊平钝。额向下弯,前缘中部内凹。外眼窝角平钝。前鳃齿颗粒状,前侧缘隆脊形,具颗粒,末部弯向背方。第三颚足长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1.3倍,坐节的长度约当宽度的1.5倍,外肢末端抵达长节基部的1/3,具中等长度的细鞭。
两螯不对称,腕节表面具微细皱襞,内末角具一钝齿,其基部具一小突起;掌部光滑,大螯掌部的长度约当宽度的1.3倍,约当可动指长的1.4倍,两指粗壮,空隙窄小。步足细长。
雄性腹部三角形,第六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2.1倍,尾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1.5倍。胸部腹甲沟中等深度,胸甲线的间隔沟较宽,第七八节的中纵缝短。第一腹肢超越腹锁突,并超过第四五胸甲缝,末第二节约当末节的2倍,末节窄长,近末部处稍收缩,第二腹肢沟位于中部,腹肢孔位于末端。第二腹肢末第二节约当末节的1.8倍。雌性腹部卵圆形,第六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3.3倍,末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2.5倍。生殖孔卵形,开孔朝向腹内方。
生活于半山处沟型山溪两岸的泥沙间,溪水流速缓慢,水质多铁锈。
福建(建瓯),江西(上饶)。
恩氏博特溪蟹(学名:Bottapotamon engelhardti)为溪蟹科博特溪蟹属的动物。
体小。头胸甲前后隆起。表面光滑,具微细凹点,前鳃区具细皱襞。颈沟浅不甚清晰,胃、心区之间的H形沟,前半部更为明显。额后叶及眼后隆脊圆钝。外眼窝齿平钝。前鳃齿不突出,前侧缘隆脊形,具微细颗粒。第三颚足长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1.2倍,坐节的长度约当宽度的1.5倍,外肢约抵长节基部的1/3,具细短鞭。
两螯不对称,腕节背面具微细凹点及皱襞,内末角具一钝刺,其基部具一小突起。大螯掌部表面具微细凹点及皱襞,长度大于高度的1.4倍,约当可动指长的1.2倍,两指合拢时几无空隙。步足细长。
雄性腹部三角形,第六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2.2倍,末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1.3倍。胸部腹甲沟中等深度,胸甲缝的间隔沟稍宽,第七八节的中纵缝短。第一腹肢细长,超越腹锁突,并超越第四五胸甲缝,末第二节约当末节长的1.5倍,末节呈均匀的窄长形,弯向内方,第二腹肢沟位于中部,腹肢孔位于末端。第二腹肢末第二节约当末节长的1.6倍。雌性腹部卵形,第六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3.1倍,尾节的宽度约当长度的2倍。生殖孔纵卵形,开孔朝向腹内方。
主要栖息于山区溪流石下。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1000至1500米。
福建(邵武、福州)。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