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五福又一式 大型一品更罕见
大中通宝,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前称吴王时(公元1361—1367年)始铸于应天府(今南京)。朱元璋铸“大中通宝”分前后两个阶段。一是,称帝前铸大中通宝,龙凤十年,即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平陈友琼后,朱元璋在江西置货泉局,续铸大中通宝。颁行五等钱式,增铸“当十”一种,背穿上“十”字。二是。称帝后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再铸。第二次再铸,即背面铸有各省的铸钱局局名,计有北平、豫、济、京、浙、福、鄂、广、桂等,每局有五等,主铸材质青铜。
在第二次再铸时,由福建局所铸的大中通宝钱,背穿上纪值穿下铸“福”字。此福局大中钱诸谱有载,形制几等。其中,当五型为穿上“五”字,穿下“福”字。谱载版式二种,谓“大字版”和“小字版”,钱文楷书,直读。两种版式“福五”皆遗存较少,虽非珍泉,然亦非普品,今已较为难得。
根据谱载五福就有二种版式来看,其还有没有其它版式?这并不能以泉谱为真实的定论,道理很简单,泉谱皆为个人或几人所为,往往不可避免地会受眼界不及而至遗漏。是故,今日赏泉,便将愚所藏之一品极罕见的“大中通宝背五福大型”铜钱点选出列,拍照亮相,首发于此公展鉴赏,孰是孰非,实物实证矣。
首识书相。清晰可识,本品面文“大中通宝”四字,直读,背穿上下“五福”二字(偏小),皆楷书书体。可见其字布局协调,笔划横直竖立,笔力遒劲,字形端庄,书意古朴,凸显了大中钱书相之典型特征。其中,本品为“翘足通(通字最后一撇收笔上翘)”,尤其是“寳”字最后之点与撇,笔划短而内收,乃福局大中钱书相较独特的个性写法特征。藉此,无需细表,品文识书,本品官炉出品无疑,其门可开。
次观铸相。辗转本品,可见其铸制规整,直径约为43.70毫米,重约27.84克,厚薄适中,大中钱的折五形制(大中通宝折五钱,钱径普遍偏大,接近折十,其中五福钱的径就在40毫米上下),而本品径重明显更大一些,因此,愚见以为断其为大型。续可见其制式为中宽缘窄穿廓,穿口较狭。其铸体显示,方圆廓正,平整地章,穿轮亦是干净,间有些许微小铸凸流铜,然彰显自然铸相。其字廓察之,深竣挺拔,轮廓分明,鼓凸自然有度而无做作之态。无需细表,观铸识体,本品铸相显示其乃福局官炉出品,其门再开。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不难看出,本品生坑锈相,大锈裹身,南方湿坑所出。绿蓝锈色裹挟黄褐色锈垢,亦见水银沁。其身皮壳更是层层叠嶂,深浅相间,分布凸显自然。测其锈质更是坚硬而不糟,可抗刃击。续察其材质,青铜质地,铜色无比陈旧。毫无疑问,辩锈识浆,本品锈相一眼老相,实乃一派自然天成昭然,新伪盖不可及,其门洞开,不在话下矣。
如是,一番鉴赏审视,此枚“大中通宝背五福大型”铜钱,三相一材,可谓开门见山之品,伪不可及,毋容置疑。此钱的发现存世(广为检索公展极罕见),表明了大中通宝背五福钱,并不止二种版式,而是还有至少如本品一样的另一版式存在,这为大中通宝钱诸多版式再添一种,又丰富了大中通宝钱。同时,由于该版式钱,更为罕见,相对收藏价值便更上一层楼,这也是可以确定并值得珍惜的。
原创图文,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