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河源地区石器时代的发现与研究

07-18

河源地区石器时代的发现与研究

在河源这个水草丰茂之地,最早出现人类活动的印迹始于何时?

已有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一推断的重要佐证,就是河源考古发现的众多的石锛、石镞、石凿等磨制石器。

磨制石器是界定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新石器时代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年代大约从1.8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追溯河源的石器时代,时间要拉近到1956年11月。

彼时,广东省文物考古工作队曾组织一个5人考古调查组到新丰江、连平水、忠信水等沿岸调查,历时13天,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27处,获得石器264件,陶片上千件。其中,有24处遗址发现石器,器型有斧、锛、凿、镞、刀、环、穿孔石坠等。

人类逐水而居,这些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多沿着江河台地分布,多在水流转弯处和两水汇合处。

目前,河源已发现上百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比较重要的发现有龙川坑子里遗址、荷树排遗址,连平黄潭寺遗址、高栋遗址,和平谢屋背遗址和源城河滩头遗址等。它们数量大、分布广、内涵丰富,出土的种类、器形具有新石器晚期的特征,与广东古文化的代表地——曲江县石峡遗址的文化基本相同或相似,在我省占有重要的文化地位。

这其中,源城河滩头新石器遗址的发现尤为特殊。2004年,河源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新丰江大坝下的源城区庄田村考察时,在一个不到400平方米的小山包上,采集到新石器时代的各种石器136件。经省考古所专家现场考证,该遗址是新石器时期的石器加工场,在全省乃至岭南也属罕见。

我们推测,数千年前,先民们在这里敲击、磨制石料,把大自然之物制作成生产、生活工具,作为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的重要武器和工具。

由此可见,至晚在5000多年前,河源大地已广泛出现较大规模的先民集聚。

那么,先民们是如何使用这些石器的呢?

石器作为生活、生产用具,具有砍砸、挖掘、收割、研磨、穿刺等功能,有些用于专门目的,有些是多用途工具。在不同社会、不同时期,同一类型的石器功能或使用方式可能不同。

河源发现的石器器型主要有石锛、石镞、石凿、石斧、石刀等。

石锛平面多呈长方形或梯形,单面刃或双面刃,可直接使用或绑柄作为复合工具,多用于木制品加工;石镞器体较薄且平,一般有脊和较为锋利的尖端,应为箭头的一种,是与木柄或弓配合使用的穿刺工具;石凿由厚石片制作,平面呈窄长条形,两侧边缘平行,刃部双面磨光,刃口较为锋利,器体柄端略细,应是嵌入木柄或骨角柄内使用,用于制作工具和挖凿榫卯;石斧多装柄或绑柄使用,是砍伐工具,有时亦用于切割动物肉类,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石斧有时还具备象征意义和宗教意义;石刀多由剥制石片等制成,器身扁薄,学者们普遍认为它是一种收割农具,兼作刮削和切割之用。



从这些器型不一、功能多样的石器中,我们可以拼凑出零星细节,复原先民在河源大地生活的部分面貌。而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磨光石器,从无刃到有刃、利刃,虽然只是人类生产技术史上的微小变化,也可以窥见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源动力。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这些零星的发现难以揭开先民生活的全部面貌,但石器可能指示着狩猎或者农业,由此可以为我们研究河源乃至东江流域文明起源和发展提供重要物证。

事实上,石器的使用不仅限于石器时代。在河源已发现的先秦古遗址中,无论是商周还是春秋战国,都有石器的出土。这表明,石器因为坚固耐用,在铁器出现以前,都被先民作为主要的工具长期使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先民的生活已化作历史烟云,但这些静静躺在博物馆的冰冷石头,是记录,是传承,是文明的曙光。

我们可以从中遥想,在5000多年前的莽荒蒙昧时代,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居住在河源的江河两岸,紧紧握着手中的石器,在丛林中狩猎猛兽,在溪水边捕捞鱼虾,在草木间采集果实,在与自然的搏斗中,展现出勤劳勇敢的高贵品质和无所畏惧的探索精神。

翡翠价格暴跌

老蜜蜡和新蜜蜡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