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红色遗产:探索中国红文化的魅力

01-14

红色遗产:探索中国红文化的魅力

《看万山红遍》 玉雕师:蒋昌松。蒋鑫 摄

若将文化比喻为一棵树,便有了“根文化”。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以为,“根文化”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渊源深与基础广,二是能够不断惠及整体。

红文化与玉文化不独兴盛于一时一地,而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直存在,从未间断。红文化更早:约三万年前考古学上的“北京人”赭石尚红法流传下来了。数个世纪之后朱砂兴起:大汶口、崧泽、良渚等诸多遗址都有朱砂存在。至陶寺遗址,墓底朱砂厚度按等级铺设。商代,“朱砂专卖”。周代,“周人尚赤”。孔子倡言“红紫不以为亵服”“恶紫之夺朱也”,红色代表庄严吉祥延续至今。玉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特殊象征,其起源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北有内蒙红山,东有浙江良渚,南有澳门黑沙,西有新疆和田。星星点灯,不胜枚举。叶舒宪先生认为:“玉石神话信仰作为精神文化要素,先于秦始皇的武力征服约2000年,就开始了统一中国的历程。”

《看万山红遍》 玉雕师:蒋昌松。蒋鑫 摄

红文化、玉文化本质上归属“天人合一”系统,是上层建筑和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是对于苦难的抵抗、对于吉祥的向往;玉,是人类与天沟通的桥梁、人类通往美好的桥梁。“天人合一”为完整的意识形态,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出于对于神秘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向往。天人沟通“信”字为先:“天则不言而信”“至信如时”。在这崇高的“信”字之下,相隔1500余年的阿房宫和紫禁城都对应天上的北斗。理解“天人合一”切忌凭感觉冠之以“荒诞、不科学”,而需置身历史以度之。衡量一家公司价值系统有两条标准:人员规模、公司寿命。中华民族“这家公司”人口世界第一,逾5000年。红文化、玉文化引领我们跨越历史长河,并积淀为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善莫大焉。先人们出于对神秘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向往,而在长期的生活观察中产生的价值系统,依然珍贵,依然作用巨大。

《红红火火》。李俊桦 摄

今天,无论文艺、生活、公共政治,红文化、玉文化的加持随处可见。文艺作品《红楼梦》被誉为中国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写一块通灵宝玉的故事。这块宝玉“放起光来了,满帐子都是红的”(贾宝玉语)。曹雪芹以悲剧的手法通过这块红玉充分展示了人性的美好。作品固然伟大,而一代又一代读者有着对红玉的“信”,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品味这块“通灵宝玉”,这才是作品惠及大众的真正奥秘。生活中,多少人以“玉”(或者玉字傍)为名?多少人以“红”(或赤、丹等含有“红”义的字)为名?恐怕多到难以统计。公共政治方面,红色有着庄严的名称“中国红”,我们的政权也被称为“红色政权”;2008年奥运奖牌制作首次采用“金镶玉”,2022年冬奥会奖牌设计灵感源自凌家滩的双连璧:“红”与“玉”,和中华民族相伴相生,相互灿烂!

红文化、玉文化是我们的根文化,讴歌将二者合二为一的红玉成为中国人历时性的共谋:甚至形容赵飞燕姐妹“二人并色如红玉”,甚至想象杨贵妃一定“佩红玉”。但是,老天爷却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红玉极其罕见。罕见程度?明朝嘉庆和万历两位皇帝以举国之力持续半个多世纪搜求,未果。

《金玉满堂》 玉雕师:林学威。蒋鑫 摄

早在宋代,随着仿古玉的兴起,先人们致力于“人造”红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老提油”“新提油”“染玉”“血玉”,花样百出。“血玉”中的“沁玉”,以血沁玉,玉多褐色,令人震撼。“染玉”中的血竭染玉,“用麒麟竭液涂于玉上,火煨之即红”。血竭是一种药材,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的果实和树干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故宫博物院的杨伯达先生曾经刊文,引用中国中医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华关于“血竭染玉”的实验结论:方法真实有效。2015年5月杨先生莅临桂林鸡血玉北京展览现场,笔者就血竭染玉的实验报告请教先生,终于明白:杨华乃先生之女,实验就是杨先生要求女儿做的。为了红玉杨先生父女接力啊!

2006年桂林鸡血玉横空出世。该玉诞生只有15年,但“红”“玉”合体我们已经梦了上万年。正是感受到根文化的能量和召唤,我不揣浅陋,写作了《国礼鸡血玉》一书。我以为,这种图文并茂地介绍红玉的方式,幸承万年文脉,可谓根子上自带能量,并生逢其时。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博士、编审,桂林市鸡血玉协会艺术顾问)

《喜上眉梢》 玉雕师:何木铿。刘国章 摄

猫咪 布偶猫

蓝田玉的功效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