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英俄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历史与情感的碰撞

10-08

英俄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历史与情感的碰撞

没有一个中国人,可以笑着从这里走出来!

这里陈放着数以万计的中国文物,可在看到这些文物后,大多数中国人更多的感觉是心情沉重,连连叹息。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里并非国家博物馆,而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以及大英博物馆

坐落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又称“冬宫博物馆”,是一座有着130万平方米的巨型建筑。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外景

就是这么一座磅礴的巨型博物馆,它的整个第三层,陈列的几乎全部都是西夏时期,从我国黑水城掠夺的珍贵文物

而相较于冬宫中聚集在一个朝代的中国文物,大英博物馆中掠夺来的文物,其诞生横跨几十个世纪

从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1620年都有,并且每一件都可谓价值连城。

每一个到博物馆参观的中国人,看到这些明明属于自己国家的珍宝,此刻却身处于不属于自己的国土上。

自己想要参观,还得横跨千里来到异国他乡,无一不深深地感到痛心。

那么,这些博物馆里究竟收藏着我国的哪些珍贵文物呢?接下来由小编挑几件为大家详细介绍。

俄罗斯东宫:西夏悲歌——被盗走的历史

1.粘土彩塑双头佛

冬宫里陈设的个个都是宝贝,尤其这尊双头佛像,更是一件绝世孤品。也就是说,全世界就这么一座

佛像高约62厘米,与传统彩塑造像所用手艺无异,都是以“束草为胚”,再进行塑泥工序。

仔细观察,这座佛像的双头神情各不相同,但都慈眉善目,极具感染力。

让人被震撼的同时,也忍不住拜上一拜。

值得一提的是,西夏时期我国的涂金工艺就已经十分发达。

也就是说,双头佛像在刚刚被塑造出来的时候,身上其实刷着一层金粉。

只不过因为时间的侵蚀和路途上的磕碰,这尊佛像身上已经有非常多的残破痕迹,金粉当然也无法留存至今。

这才呈现出我们如今看到的朴素模样。

2. 敦煌321窟泥塑护法兽

这对唐代雕塑也是堪称极品,两只法兽高约90厘米,神色各异。

一只张开大嘴、凶猛十分。

另一只则是紧闭其口、威猛庄严,它们并排而立,宛如雄狮,看得人十分震撼。

脖颈和腿处还有雕刻的细节,刻着的卷状鬓毛逼真,腿部的肌肉健硕发达。

因此,即使是石兽,可看起来的确是栩栩如生呢!

你还别说,盯的时间久了,还真会让人背后冒起一丝丝凉意。

3.文殊菩萨出行图

这幅壁画长339厘米,高232厘米,是吐鲁番石窟壁画中最大的一幅作品

因为壁画太大整块无法带走,掠夺者将其切割成小块运往自己的国家,所以现在看到的模样,已经是经过漫长修复后展现的样子。

哎,被切开又被拼好,这些壁画留存至今也真是不容易。

仔细观察这幅壁画,只见文殊菩萨率领眷属出行,身姿威武,左手执花瓶,右手持如意,好一副庄严的景象。

4. 各式各样的佛头

壁画太大,带不走就切割。佛像太重,运不走就将身体敲碎。

于是,在冬宫博物馆内,我们能看到,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佛头。

尽管经由岁月侵蚀留下了很重的痕迹,但这些佛头面容柔和并且富有生气,很多细节都具有很典型的宗教意味和中国艺术特色。

不仅是佛头,那些大型的无法带走的雕塑,都被砸碎了身体,只抢回来了最重要的头部。

而国内本该收藏这些雕塑的敦煌石窟,现在早已空空如也。

除去上面介绍的壁画、雕塑,冬宫里还陈列了很多西夏时期的文书资料。

因此,这看起来十分讽刺,我国学者在研究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历史的时候,却要专门跑到俄罗斯去,观看在那里陈设的资料,在那里查阅用俄语写下的相关内容。

大英博物馆:民族屈辱——流浪在外的珍宝

1.三菩萨壁画

敦煌以壁画为名,色彩鲜艳,神色生动。就比如说这幅三菩萨壁画。

高4米,宽3.9米的巨大体型,但也逃不过被英国人切割后抢走的命运。

仔细数数,这幅壁画一共被切成了12块。如今看着这裂痕,不禁让人心痛惋惜。

说起这三菩萨壁画,就不得不提起一位关键人物——郝建文。

2017年,我国的壁画研究人员郝建文,参与了一个有关壁画传播的项目。

在项目进行的途中,他突然想起曾看过的三菩萨壁画的照片,觉得实属可惜,于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临摹

没错,就是通过一比一临摹,真实还原这幅壁画,通过这一特殊方法,让国宝“回家”。

于是,郝建文赵集一众专家,说干就干。

克服了种种技术层面的困难后,历时两个多月,这幅临摹版壁画终于得见天日。

行唐县政府想要向郝建文买下这一作品,陈列在博物馆,却被拒绝了。

因为郝建文等人想要无偿将其捐赠给行唐博物馆

至今,这幅壁画的临摹版本依旧被陈列在行唐博物馆,持续着引起人们的巨大反响。

哎,对原作的临摹怎么能不引发大家对真品流落在外的遗憾心痛呢?

2.女史箴图

原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作品,不过时代久远,原画已经遗失,现有留存的是唐代摹本

原先这幅画一共有12段,但是因为种种历史原因,现在只剩下9段了。

全卷总长348.2厘米,宽24.8厘米,全部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内。

这幅画描述了东晋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从画中展现的贵族妇女的神色、仪态、服装上,都不难明白,这幅画对于我国东晋历史学者而言,能有着多大的历史研究价值。

据不完全统计,在大英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加起来超过2万件,数量比冬宫还多。

而且不仅数量规模庞大,藏品也多种多样,涵盖了瓷器、雕塑、壁画等多个领域。

3.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去年八月,一篇短剧火爆全网,创作者“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以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为原型,将其拟人化,讲述国宝回家的故事。

对流浪在外国宝的思念,以及两位主角细腻的表演,引的无数观众纷纷落泪,不知道各位刷到这个短剧没有呢?

不少观众也是因此了解到这盏玉壶,特意赶往大英博物馆参观了它的原型。

这盏晶莹剔透,看起来小巧可爱的玉壶直径约为9厘米,线条流畅,雕工精细,看人看了就禁不住喜爱。

后记

细看中国历史,我们损失的文物众多,上面所讲述的不过是几百万珍宝中非常微小的一部分。

落后、封建、屈辱的历史,造成了祖国曾经的软弱,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但现在的中国早已今非昔比,相信将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祖国人才,带这些流浪的国宝回家。

信息来源:头条百科

书法考级证书有用吗

刀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