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乾隆帝在重华宫的清雅茶宴:从清宫藏文玩、活计的视角

11-05

乾隆帝在重华宫的清雅茶宴:从清宫藏文玩、活计的视角

  • 文物实拍·稽古赏珍

我们游览故宫的时候,从慈禧的储秀宫西侧出来,由西二长街向北走,过了百子门,向东可到御花园。

重华宫位置图·四库全叔拍摄

在百子门的斜对面有一所宫院,琉璃宫门的匾上题着“重华门”三字。别看它现在宫门紧闭,形制普通,连走过路过的游人也不带多看一眼的,但在雍乾之世,这里确是非常显赫的一处所在——乾隆帝的居所。

重华门匾额·四库全叔拍摄

此处在明代和清初名“乾西五所”,由头所、二所、三所、四所、五所这五组相对独立的院落组成。《酌中志》记载“乾清宫东设房五所,西设房五所,系有名封大宫婢所住”,天启年间,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客氏就曾住在乾西二所。清初乾西五所成为皇子的居所,其中乾西二所住过最有名的一位皇子就是后来的乾隆帝。

乾隆帝画像·来自网络

乾隆帝名弘历,爱新觉罗氏,生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八月十三日,是雍正帝的第四子。史书中说弘历“隆准颀身”、也就是生来便有天子像。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12岁的弘历已经风度翩翩,被乃父雍亲王胤禛带领第一次拜见圣祖康熙,深得康熙的欢心和喜爱,被恩养于紫禁城毓庆宫,此宫曾是清朝第一位皇太子胤礽的住处。

毓庆宫外门·四库全叔拍

当年九月,“木兰秋狝”时,圣祖带着弘历,命令侍卫猎熊,谁知弘历刚上马,受伤的熊突然暴起,但弘历却神态自若,并不惊慌失措,深得圣祖称赏,认为弘历“是命贵重,福将过予”。

康熙帝画像·来自网络

是年底,康熙帝驾崩,胤禛继位,年号雍正。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在毓庆宫已经生活了五年的弘历,奉雍正旨意迁入乾西二所,并在这里举行了迎娶富察氏为福晋的婚礼。此后他们夫妻二人在这里幸福美满的生活了八年,直到雍正驾崩,弘历登上帝位搬到养心殿居住。

重华门·四库全叔拍

按照清朝的“家法”,皇帝作为皇子时居住的地方是“潜龙邸”,禁止后世子孙再行居住。因此,“乾西二所”在乾隆登基后,被改造升格为“重华宫”。“重华”二字典出《尚书·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咨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随着重华宫的改造,此后分期连同乾西一所改造成了漱芳斋和戏台;三所改成了重华宫厨房;四所和五所改成了建福宫和建福宫花园。

改造后的重华宫,成为乾隆帝除了养心殿之外最重要的居处,这里既可以作礼仪之用,也可供休息起居,在《重华宫记》中,乾隆深情回忆道:“少而居之,长而习之,四十余年之政,皆由是而出之。”由此可见这里颇得乾隆帝的喜爱以及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青玉《重华宫记》·四库全叔摄影

在乾隆当政期间,每逢万寿节、除夕等重大节日,均在重华宫设宴。他在曾说:“重华宫为朕藩邸时旧居,朕颇加修葺,增设观剧之所,以为新年宴赉廷臣、赋诗联句,蒙古、回部番众锡宴之地。”

重华宫宝·四库全叔摄影

自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开始,从正月初二至初十之间,乾隆都会召大学士和翰林的诗词高手,到重华宫参加茶宴。起初只有12人,后来附会唐太宗十八学士而增至18人,最多时达到了28人,以象征周天二十八宿。

重华宫宝印文·四库全叔摄影

宴后,乾隆还会赏赐群臣各人所用茶杯,有时候也会有活计、砚台、书画等,此举既为融洽君臣关系,也寄予为国求贤之意。

《文王访贤图》复制品·四库全叔 拍摄

求贤是中国绘画中历史悠久的主题之一,即便是文房用具中也多有体现,比如这件明青花“文王访贤”笔筒,画得就是周文王访贤得姜子牙,最后姜子牙佐周灭商。此器为明代晚期青花瓷佳作,具有细腻婉约之感,画面构图平和、舒展,透出一股追慕高士,敬重情操的味道。作品工艺精湛,人物形象、姿态都把握到位。

青花“文王访贤”笔筒·四库全叔 拍摄

再如这件康熙青花釉里红瓷《圣主得贤臣颂》笔筒,外壁的主题图案为青花楷书《圣主得贤臣颂》一篇,此篇为汉代蜀人王褒应汉宣帝刘洵之诏所作,宣帝因其颂扬称旨,将其擢拔为谏大夫。文章的结尾用书写的形式钤釉里红“康熙传古”篆体印。文字笔画工整,娟秀清晰。

青花釉里红瓷《圣主得贤臣颂》笔筒·四库全叔 拍

既然名为茶宴,就可知晓,此宴并无肴馔,只是饮三清茶,另外呢就是吃一些水果,属于雅宴,极为以风雅自居的乾隆皇帝所钟情。

朱漆三清茶诗茶碗·四库全叔 拍

所谓“三清茶”,是指以雪水烹茶,加入松子、梅花、佛手,其香清高、其味清醇、其色清澈,当然“三清”也有为政清廉之意。

青花瓷“三清茶诗”茶碗·四库全叔 摄影

梅花傲雪凌霜为“岁寒三友”之一;松子久食健脑乌发,益寿延年,这两样北方都常见。而独有佛手产自南方,它香气扑鼻,全身均可入药,有舒肝健脾的功效。因其造型独特,又谐音“福寿”,成为清代工艺品中广泛使用的装饰题材。

蜜蜡佛手·四库全叔 拍摄

乾隆帝命人专门制作了三清茶碗,材质有瓷的、有漆的、还有玉的等等,均是不惜成本的精工之作。

矾红彩瓷“三清茶诗”茶碗·四 库 全 叔 拍 摄

其中这件剔红漆三清茶碗,在盖和碗身外均题御制《三清茶》诗,有“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烹以折脚铛,沃之承筐雪”等句。

剔红漆“三清茶诗”茶碗·四 库 全 叔 拍 摄

茶宴当天,乾隆皇帝在重华宫正殿设座,宗室王公坐西配殿、廷臣坐东配殿。殿中各设矮桌,桌上备有笔墨纸砚等。如此这件红木嵌珐琅面炕桌上的陈设。它们包含:青玉砚;青玉管笔,左侧笔管刻御制“吉占民事思”,右侧笔管刻御制“锡福被无垠”;青玉五子笔架;题乾隆帝御制诗白玉双龙纹水丞;青玉万年青纹兽耳活环洗。青玉梅花纹笔筒,黑漆描金管笔,竹管“天子万年”笔,象牙管牛角斗提笔,紫檀嵌玉灵芝式如意。。

红木嵌珐琅面炕桌·四 库 全 叔 拍

茶宴中,由乾隆帝先出题目,并领头赋御制诗以定韵,然后大臣们依次和诗,每人四句,要求押韵连贯,由于这种诗歌的创作方法相传始于汉武帝在柏梁台与群臣联句,故而世称“柏梁体”诗。

《重华宫茶宴诗稿》·四 库 全 叔 拍

茶宴之后,众臣行三跪九叩大礼,拜领乾隆帝的赐物后退出。这些御赐之物都是茶宴前就准备好的,由皇帝钦定名次颁赏,尤其值得一说就是“活计”。

各色活计·四 库 全 叔 摄 影

所谓“活计”,是指按照所盛物品形状设计制作并有专门名称的织绣佩饰。包括荷包、扇套、香囊、扳指套、火镰套、镜套、表套、烟荷包等等,一套少则四五件,多则八九件。但宫里主要是赏赐荷包。

缎绣福寿如意纹荷包·四库全叔拍摄

荷包,满语称“法都”,是满族常用的配饰,清初主要用来装肉干、奶酪等食品,为便于骑马出行的小干粮袋;或者是装火镰、扳指、烟草等实用品。入主中原后,它的实用功能退化,装饰功能增强。

缎绣万福万寿纹荷包·四库全叔拍摄

荷包的形状由最初简单的口袋形,发展为腰圆形、鸡心形,元宝形,做工也亦发的精致,还配以繁复的流苏穗饰。此时的荷包转而装钱,在今天某些地方的口语中,还偶尔可以听到“荷包鼓了”或“荷包瘪了”来形容自己兜里钱多钱少。

缎绣如意纹元宝式荷包·四库全叔拍

这是一件缎绣灵仙福寿纹香囊,它做工精致,讲究,在清代时男女必带的随身配饰。通过拉动丝绦松开香囊的口,可以更换香料。

缎绣灵仙福寿纹香囊·四库全叔拍

扳指是满族男子射猎时必备的工具,古称“韘”。由于承平日久,扳指变成了满洲贵族手上的装饰物。因其所用的材质大都为金玉翡翠等,故须妥帖的存放,盛放扳指的扳指套就应运而生。它为筒状,表面装饰织绣面料,下有丝穗装饰,套里可以装一到两枚扳指。

缎绣灵仙福寿纹扳指套·四库全叔拍

火镰套是男子所用的佩饰,里面装有金属火镰,这是一种取火的工具,以其外形酷似弯弯的镰刀与火石撞击能产生火星而得名。

缎绣灵仙福寿纹火镰套·四库全叔拍摄

扇套,顾名思义,是盛放折扇的。它一般为扁筒形,以椭圆收底。折扇是宋代时由日本传入的一种扇子,明清时期大为流行。

缎绣灵仙福寿纹扇套·四库全叔拍摄

乾隆年间袭爵礼亲王的昭梿在《啸亭续录》中记载,恭领御赐荷包的王大臣们将之“皆佩于貂裘衿间,泥首宫门前以示宠眷”。

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腊月二十九日,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最后一次在重华宫赐宴,四天后,旋即去世,享寿89岁,是中国历史上年寿最高的皇帝,也是在位时间仅次于康熙的第二个皇帝。重华宫伴随着乾隆帝度过了七十余年的人生岁月,从皇子到皇帝、再到太上皇,在这里倾注了他以文治天下的全部梦想。


参考文献:

  1. 《清史稿》
  2. 《啸亭续录》
  3. 展览说明

注:

  • 文中照片除注明来自网络外,均为作者四库全叔拍摄。

中国人物画代表作品

蝴蝶犬幼犬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