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祁门安茶:黑茶中的神秘“奇茶”

12-22

祁门安茶:黑茶中的神秘“奇茶”

提到黑茶,想必大家最先想到的会是“中国黑茶鼻祖”安化黑茶,或在茶圈饱受议论的普洱熟茶,甚至是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的梧州六堡茶等。



鲜为人知的祁门安茶,一直以来在黑茶圈的存在感很低,其创制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200余年的产制历史!据了解,安茶又称“六安茶”。


在当地另有一种说法:人有六气(风寒湿暑燥热),又有六腑,六安即“安六气养六腑”之意。因其药效显著,安茶在民间享誉“圣茶”、“奇茶”之名。



巅峰时期,安茶曾一度畅销两广、港台、东南亚及欧美地区!放到现在,安茶虽冷门,却以其诸多独道之处有别于一众黑茶,不失为黑茶中的“奇茶”!今天便来看看它究竟“奇”在哪儿吧!


原料之奇:以“洲茶”为佳

在鲜叶原料方面,不少黑茶讲究“高山云雾出好茶”。比如以“山头”论英雄的普洱茶,素来以生长于高海拔名山头的古树茶为尊,但安茶却恰恰相反。



安茶原料最佳为“洲茶”,不像其他黑茶一样追求海拔高度!据悉,安茶的茶园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流域,海拔大多在800米以下,尤其以洲地为佳。


茶园常年承接河流丰富的水雾,再加上周围葱郁的竹木,及高山之上的树木为茶树双重遮阴,日光照射延迟,还有湍急水流带来大量泥土,土壤疏松肥力好!



充足的水分、适宜的光照、肥沃的土壤均利于茶树生长,使芽叶肥硕,形成质量上乘的“洲茶”!山茶、野茶的芽叶不如洲茶肥硕,但山野气息更足。


工艺之奇:独特“夜露”工艺

祁门安茶的制作流程非常之繁琐,分摊青、柴火杀青、揉捻、晒胚、烘干、焙火、夜露、蒸茶、装篓、串条、架烘、打围,经十二道工序方可制成。



虽位列黑茶,安茶却未经过黑茶标志性的“渥堆发酵”工艺!而是以一道独一无二的“夜露”工序明显区别于其他黑茶,并促成安茶特色品质的形成。


夜露,指精心加工的半成品安茶要吃露水,消去火气!且安茶在夜露时必须遵循“白露”节气,夜露时也极尽讲究!郑建新所著的《安茶史话》作出了翔实的记载:


“夜露:白露节气后,选晴天有雾夜晚,白天先对干茶进行高温打火,越干越好。再置竹垫于室外,将高火后干茶铺其上,以厚约10厘米、宽约20厘米开沟,且每隔数小时许翻一次,以尽吸露水,至次晨才收起。”


包装之奇:用箬叶、竹篓包装

安茶在“装篓”这一道工序上别出心裁地以箬叶衬底,以竹篾编篓!即将蒸好的茶趁热装进内衬箬叶的竹篓,过秤足量,压紧压实打包成篓装茶。



内外包装均是原生态材料,对安茶的品质有加成作用!其中,箬叶有利于于隔潮、防尘、防异味,编制的竹篓空隙多,透气性好,利于后期贮藏。



在长期的存储过程中,箬叶与茶叶相得益彰,陈化出独特的幽香——“箬叶沉香”,年代愈久越加明显。竹篾之香也融入茶中,三香合一,层次感更丰富。


品质之奇:陈而不霉

众所周知,后发酵的黑茶,经得起长期存放,而在储存过程中,可能受仓储环境的影响,产生仓味!最具代表性的是六堡茶,仓味是其一直以来揭不掉的“标签”。



安茶作为黑茶家族的一员,耐于久藏,以陈为贵,却陈而不霉,鲜少有仓味!这与其独特工艺息息相关,因不经渥堆,在制作过程中不会产生堆味等不良气息。



独特的箬叶、竹篓包装也对安茶品质的形成大有裨益,越陈越香!陈化出的“箬叶沉香”,清新怡人,不似仓味、堆味、霉味那样刺鼻,品质稳定。


综上所述,安茶正是以这四大奇特之处有别于众多黑茶!干茶色泽黑褐尚润,身骨重实,箬叶沉香,香气高长;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爽,值得品鉴!

满卢田园犬幼犬

宠物网站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