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驴友在景区攀岩意外,媒体警示:生命无价,美景流量不能抵命

10-23

大连大黑山景区日前发布了一起意外故事。据通报,两队旅友从野路进入大黑山景区后,无视安全警告标识提示,执意开展攀岩活动,后又无视工作人员劝阻,最终酿成事故,导致2人失足坠落1死1重伤。

意外令人痛心,教训更须汲取。资料显示,大黑山属于长白山系,也是大连近郊的最高峰,山体上部山势陡峭、多为裸岩,根本就不适合攀爬。从既有的各种通报信息中,虽然看不出两队旅友为何不顾劝阻、强行攀岩,也不知他们有没有必须的保护装置,但很显然,这样的选择,都相当不理性,都是在拿生命开玩笑。对此,景区表示将加强对从野路进入景区的管控,把擅入者纳入终身禁入黑名单。希望惨痛的教训与严格的监管,能够有效“劝退”冒险者。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避险本是人的基本要求,可为何一段时间以来,因探险酿成的悲剧接连出现,让“玩耍”成“玩命”?具体情况或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一时游玩兴起、头脑发热,便忽视了安全底线。在许多人的意识之中,徒步登山强身健体、大可“说走就走”,浑然不觉“解锁新路线”可能遭遇的气象与地质风险;野生景点生态良好、常有可观之处,可人迹罕至的原生态同时意味着缺少管理、难觅救援;网红项目惊险刺激,别人能玩自己也想上,可承受极限挑战的能力却因人而异……诚然,“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可风景再好、体验再独特,都不值得“拿命去换”。

危险不危险,成年人本应心里有数,究竟是什么影响了大家对安全的理性判断?其中不容忽略的角色,便是求“险”求“新”的氛围。放眼社交平台上的旅行笔记,多的是人间秘境、探险指南以及“有生之年”系列的新奇体验。“越险越吸睛、越新越潮流”的评价标准,不断提高公众的心理阈值,同时也推高了行动风险:蹦极越蹦越高,漂流越漂越远,热气球越飞越多……盲目追求极限体验,个人与商家皆逐热而去,风险隐患自然水涨船高。某种程度上,对于此类只谈体验、避提风险的帖文,平台应该进行足够的风险提示,理性引导。

生命只有一次,有了这个基础的“1”,其余的“0”才有了意义。珍惜生命,不为了冒险而冒险,才有发现更美好体验的可能。

玉雕大师排名前100名

海棠兔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