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我的垂钓一直在淡水水域,从没有钓过海水或咸水。到塘沽工作我很想找钓鱼的好去处。工作之余常常到海边打探一下哪里好钓鱼。恰好看到两个渔民背着简陋的鱼竿向盐滩走去。
我跟在他们后面走,进入盐滩,到了一个驳盐沟旁即准备开钓。驳盐沟是盐滩的主要运输渠道。盐结晶出来,先行堆放,积攒倒一定数量,装入驳盐的船只,运到储存盐的坨地,储存起来。船只运输的渠道就是驳盐沟。沟里的水即海水,但因存放时间较长,含盐浓度较新鲜海水略高。盐沟里常常生长很多“光鱼”,形状略似淡水的鲇鱼,故当地人称之为“海鲇光”。也叫“鲇光鱼”、“傻鲇光”、“傻楞巴”。
他们的钓具非常奇怪又恨简单:一根20多公分长的尼龙线。然后像串珠子一样,把沙蚕从头到尾穿在尼龙线上,像这样大概穿上10条左右的沙蚕就可以了,然后头尾相连,像一个沙蚕手链。诱饵准备好了,线组更是简单,一根尼龙绳,一个大大的螺丝帽,鱼竿就是一根3米多长的竹竿,而且还是两头差不多一样粗的那种,没有细梢的。再有一个抄网就可以了,抄网的柄也很短,也就够一只手抓的。
就这几样简陋的东西,就可以垂钓了。只见他右手拿竿,左手拿网,一边和我们说笑,一边不断地上下提着绳子。扬竿伸网,哈哈,一条大大的光鱼就进了抄网。就这样他不断地扬竿,不断地上鱼。到最后一个上午钓了15斤多。这些光鱼,看那形状甚至有些恶心,有些像鲇鱼,但没有须子。个头不大约有10几公分,呈棍状,头大,嘴大,尾巴细,灰不溜秋的,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体形似胡萝卜。
为什么这样能多钓鱼呢?原来一次串十多条的沙蚕,目标大,腥味也特别大,周围十多米的鱼都被引过来了。光鱼性情猛,牙齿锋利,看到食物上来就是一口,一下子就咬住了。钓者感觉到有鱼了,猛一提,鱼就咬得越紧了,强烈的拉拽感,很有趣儿,等鱼出水面发现了,马上松口,但为时已晚,随着惯性,再加上出网及时,它就别想跑了。一般情况每钓10条鱼,最多跑个两三条,这样的概率,能钓不多吗?
后来在塘沽住的时间长了,见到别人家确实都喜欢钓野喜欢吃这种鱼。我们也买了一些,孩子们非常喜欢吃。邻居告诉我他们钓多了当时吃不了,则宰杀洗净后,用少量油煎熟,然后晾干,储存起来。冬天用它来煮白菜汤,煮成乳白色,十分好吃。他们给了我们一些,一试果然不错。
以后,我也钓过几次,每次都钓十几斤。当地人说,他们常常能钓半麻袋。虽然好钓也好吃,但太容易上钩了,一点钓鱼的情趣也没有,因此始终没有真正引起我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