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汉代五铢钱:揭秘历史货币背后的故事

03-17

汉代五铢钱:揭秘历史货币背后的故事

秦朝虽然存世时间很短,却规范了很多东西。比如统一货币。刘邦建国仓促,所以大汉朝初期的很多规矩都是沿用秦制,比如货币。


汉初,使用的仍是秦时的货币“秦半两”,甚至汉朝也铸造过秦半两。只是按秦制,半两应等于十二铢,但汉铸的“秦半两”重量却低得可怜:从八铢到四铢,甚至更少。

其实这种铸币的分量较原来越来越轻并非是中华特产,基本属于世界大同,比如古罗马。一方面是因为节约成本省材料,另一方面也因为货币地位稳固,无需这么强调真材实料。

汉初时曾允许私人铸钱,结果没管好,导致物价飞涨。于是收拢制币权,并对敢于擅自铸币的不法之徒处以极刑。但没多久,汉文帝又亲自开了口子,只要你不降低铜钱的质量,仍然允许私人铸钱。当时汉文帝的男宠邓通,就是因为铜矿的开采和铸钱,成为中外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大富豪。


再比如吴王刘濞,其封地中有铜山,于是开始大规模铸钱。通过这样的积累,才有了日后发起七国之乱的“资本”。

汉景帝平七国之乱,再次将铸造权收回中央,失去靠山的巨富邓通,也最终落得饿死街头。但直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五铢钱才开始粉墨登场。


吸取“秦半两”的教训,五铢钱大小轻重完全统一,币上的文字秀美,具有艺术性。而且边缘铸造了凸起的轮廓,可以有效保护内部的文字和图案。五铢钱的制作工艺比秦半两要高出许多,且轻重、面值搭配合理,很快就替代了秦半两的江湖地位。

汉武帝设立了专门的造币机构,称为“上林三官”:钟官(直接管理钱币的)、辨铜(查验铜的成色)和均输(钱币及原材料的运输)。这让钱币的出品更加稳定、规范。


五铢钱出现以前,国家官员、“公务员”发工资,基本都是发实物。我们有时会听说,汉代官员动不动“秩两千石”。秩就是俸禄的意思,后面的“石”数,就是要发放粮食的数量。五铢钱之后,虽然薪资还是这么称呼,但实际发生了变化,经常是一半粮食一半钱币地发放了。

王莽篡汉,他对改革币制情有独钟。先后搞出几十种货币,把老百姓弄得完全晕头转向。刘秀恢复汉朝,前期也继续使用王莽的货币,但实在是无法坚持,最后还是回到了西汉的五铢钱。


五铢钱是我国历史上使用寿命最长的货币之一,它一直要到唐朝武德年间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前后合计流通超过了七百三十年。

摩根石的寓意及功效

木雕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