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明代玉器制造工艺与特点解析:沈华视角

11-21

明代玉器制造工艺与特点解析:沈华视角

(接上期:元代生肖玉器的特点)

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武装力量推翻了蒙古贵族的政权,建立了汉族地主阶级执政的明王朝。

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减轻农民和手工业者负担的措施,调动了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开拓了海外联系,声威大振。

明初 白玉镂空云龙纹玉带銙 江苏省南京市汪兴祖墓出土

但是,由于北元残余势力的干扰,北部边疆不得安宁,其政治辖域没有直接达到今新疆地区,乃以"庸蠕"的哈密王"统领诸暮”。

因“王莫能节制,众心离涣,国势渐衰”。

世宗时,明军弃而退至嘉峪关,明廷通过受贡和交易的办法获得新疆和田玉

向明廷贡玉、璞、玉石、美玉的地方虽有火州、吐鲁番、曲先卫、撒马儿罕、别失八里、哈烈、于田、等多处,但玉产地只有昆仑山和田,邻国亦多窃取贡献。

明代 金镶玉带板 山东邹县朱檀墓出土

贡玉一次大量至三五千余斤,而其中堪用者不多。

如景泰七年撒马儿罕贡玉“堪用者24块,共68斤,余5900余斤不适于用”。

朝廷针对这种情况,曾规定:“自今(嘉靖四年)毋得多携玉石烦摆道途,其贡物不堪用者治都司官罪”。

对进贡劣质玉者采取治罪的办法以杜绝不堪用之玉入关,但使臣私下出售的玉石都是“皆良”的优质玉。

明廷采取“籍所不载"之玉“许自行贸易"的政策,随进贡之玉同来的大量额外玉石不禁私鬻,可以公开买卖。

同时,“边吏嗜贿,侵克多端",“多索名马、 玉石诸物”归于私囊,再转运至京高价出售。

所以,明朝通过朝贡,自行贸易及受贿私鬻等多种途径进到内地的和田玉相当多。

明早期 白玉镂雕蟠龙带板 故宫博物院

明末刘若愚《酌中志》中记载:当时经营各处商客贩来的“宝和”、“和远“ 、“顺宁”、 “福德"、“福吉” 、“宝延” 等六店每年经营出售玉材约五千斤。

明代高濂也说:“今时玉材较古时多。”

明代主要碾玉地点有北京、南京、杭州、苏州、和田等处,而以苏州专诸巷最为突出。

明初 青玉金龙纹佩 山东邹县朱檀墓出土

明代时期的玉器雕刻刀法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刀工比蒙元时期更加粗壮,浑厚有力,生动活泼,写生味浓厚,在一件玉器上同时出现了浮雕、镂空做工,特别是双层,甚至三层的镂雕技艺独步天下,让后人望而却步。

明代的玉器器物表面玻璃光泽强烈,大件器物的表面也往往留有钻痕和砣痕。

这一个时期的玉器精雕细琢,形象十分逼真,同时也有大量俏色玉器作品问世。

玉器的刻划线条精细,磨光较为平滑,立体感较强。

花果的枝叶脉络雕刻得很明显,栩栩如生。

明代 白玉圭 山东邹县朱檀墓出土

明代恢复汉人的管理,在玉器的雕琢技法上,将唐宋时期及金元时期的的镂空、半浮雕和浮雕三种雕法发扬光大,镂雕盛行,其中以半浮雕和浮雕为主。

在新疆大量玉材运往关内的有利条件下,明代时期的治玉工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玉器的制造和加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工艺最兴盛的地区分别为北京、扬州、苏州等地。

明初 白玉镂雕蟠龙纹带环 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明代中晚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技法也不断提高,作坊林立,人才辈出,出现了很多著名如陆子纲等琢玉艺人,他们都是善于雕琢精巧玉器的能手。

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使用玉质的器皿种类开始增多。

大量的玉杯、玉碗、玉盘、玉碟和文房用具,以及宋元时期制造的各类仿古鼎彝继续出现。

第二,使用佩玉的体系得到极大发展。

玉器的实用与装饰功能得到更大的施展,装饰兼备的纽扣、发簪、帽正和佩坠等,改古拙之风,日趋世俗通俗化,民俗器大量涌现,形式和花样与现实生活极为接近。

明代 青玉砚 山东邹县朱檀墓出土

第三,这一个阶段的玉做圆雕的人与兽大量出现。

此种作品较宋元时期更为多见,在表现手法上更着重于动态的表现和躯体的灵活性上。

第四,玉器的表现形式开始呈现多样化。

宋元时期以前制造的玉器,设计较为单一,作品的形状,装饰较为固定,纹饰亦相对统一。

而进入明代时期以后,玉器的形状与纹饰极富变化,千姿百态。

特别是玉料的宽裕和民俗的扩展,加之民间玉器制造业的发展和一大批制玉高手的出现,开创了明代玉器制造发达的繁荣局面。

明代 白玉葵花杯 山东邹县朱檀墓出土

(未完待续)

本文由玉见沈华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其中图片资料来源于中国玉器全集资料,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雅丹石收藏价值

金刚菩提的寓意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