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我们几个伙计驾驶电动汽车出行旅游,尽管出行之前规划了各种路线,特别是根据充电桩的布局和景点的远近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不幸遭遇了路上堵车电量耗尽,最后不得不被拖车拖走的尴尬。
我的同伴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提心吊胆的开到充电桩跟前,不得不排队充电,原本计划的旅游路线不得不多次改变,原来憧憬的旅行的欢乐也荡然无存。看来电车的长途旅行,充电问题确实是一个绕不过的难题。
买车时设想的很好,居家上班电动车省油省钱,长途旅行时规划好路线,省钱又环保,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买来车之后,上下班在市内跑跑,只要稍微注意剩余电量,基本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这次十一长假长途出行,却被重重地打了一记耳光。千算万算充电设施的不足和排队充电的事情依然发生在自己身上。
为了这次出游,我们几个人也算做了充分的准备,景点、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布局都查了个遍,也把每段行程的里程数压在保险范围内。上路后看到路上和景点乌压压的人群才明白,我们又失算了,景点上、服务区,到处都是排队充电的人。
长假出行的车辆本来就很多,一路上剐蹭事件常常发生,我们出行当天在京沪线不足100公里的路段,看到两起多车追尾事故,有的车辆直接变形报废,拥堵情况可想而知。每一次拥堵都是电车续航能力的考验,我们坐在车里心急如焚又无可奈何,只能默默的祈祷,生怕低电报警。
再看看服务区和景点地充电桩,数量都是按照一般车流量设计的,根本没有承载长假高峰车流的能力,加上有些车主在充电时选择充满电,导致其他需要充电的车辆不得不等待更长时间,排起更长的队伍。
吃一堑长一智。没有解决好续航、充电桩少、充电慢的问题,长途出行能选择油车还是选择油车,否则在荒郊野外没电的情况下,什么环保、什么节能统统都是白扯,有车不能开的情况下,谁也顾不得这些,只要能让车正常行走,别说是油车,就是烧煤也行。电车在市里上下班开开还行,真要长途旅游,听着电量不足的提示、到处找充电桩找不到,好不容易找到一处,却发现长长的充电队伍已经在等待着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挨号挨到自己,好端端的旅游计划被搅的心烦意乱,早已没有半点旅游的心情了。
十一长假是块试金石,续航和充电真的成了电车绕不过的坎。续航不行、充电难、充电慢,现实版比网上吵的还要残酷一百倍。尽管快充技术的发展缩短了充电时间,但在特别急需的时候仍会造成不便。
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有限,导致其续航里程相对较短,尤其在高速行驶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续航能力会进一步下降。例如,有的车标称有400公里的续航,实际只能跑150公里,缩水超过一半。
目前电动汽车的充电站分布不够广泛,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充电站的数量严重不足,这限制了电动汽车的使用。此外,充电速度慢和充电难也是电动汽车面临的问题。
在高速行驶时,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会显著减少,这是因为高速行驶时维持汽车运动状态的需求功率大幅增加,电机工作效率较高且随负荷变化不大,导致电动汽车没有表现出和内燃机汽车相似的高速行驶反而节能的特点。
电池的能量密度低,导致电池重量大,能耗高,续航能力相对较弱,不适合长距离高速行驶。
电动汽车存在续航“虚标”的问题,即实际续航里程远低于标称续航里程,这使得用户在长途旅行中容易出现电量不足的情况。
要想真正实现电车长途的自由出行,不得不解决解决充电效率低和充电桩过少的问题。
快速充电技术通过直流充电方式(DC充电)将电能以更高的功率输送到电动车电池中,从而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根据联合充电系统和Charge de Move标准,快速DC充电站可提供高达400 kW的功率。
例如,800V系统的超快充电桩将在未来几年逐渐普及,这些高功率快充技术能够大幅缩短充电时间。
无线充电技术通过磁感应传输电能,为未来的充电解决方案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最新的无线充电技术实现了最高100千瓦的功率传输,损耗仅为6%。
这种技术可以优化充电过程中的功率分配,提高充电效率。
通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微电网协同平抑快充负荷,实现电动车快充功率峰值与可再生能源间歇峰值的协调互动,达成平衡稳定的电网。
你对电车长假旅行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