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市场上的“钱”,指的是银两与铜钱。一直以来,尽管中国的铜钱制式粗陋,银两成色驳杂,但一直是市场上的硬通货。但是,自从对外通商以后,洋人借口中国银两纯度不够,要求中国使用银元进行交易。其时,一种币面图案为墨西哥国徽鹰的银元——“鹰洋”在市场上大行其道。中国不产银元,但在洋人的要挟下,只得用银子兑换使用。于是,银元的兑换价格在洋人的操纵下一路飙升,四五年间,一枚银元的兑换价格从1200文制钱上涨到1900文!在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战争中,中国的巨额财富“利归外洋”,悄悄地流入了别人家的“钱袋子”。
为什么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国人一直使用的钱不值钱了?为什么在中国的市场上交易要高价兑换别人的钱才可以?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早已引起了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的警觉。郑观应就提出建议:“银由中国自铸……与洋钱丝毫无异……方可通行抵制。”而朝廷对于自铸银币一直是不支持的,当年林则徐提出自铸建议时,就遭到朝廷呵斥:“洋钱方禁之不暇,岂有内地亦铸银钱之理?”
光绪十三年(1887)正月二十四日,张之洞连上两道奏折,认为铜钱和银钱可以同时使用,铸币便民是国家的自主权力,请求在广州设立铸币厂,生产中国自己的银元,以满足市场供应。两个月后,朝廷的答复姗姗而来,态度也不甚明了,语焉不详:“事属创始,尚须详审筹划,未便率尔兴办,着听候谕旨遵行。”常人见此答复,读到的是朝廷“不支持”,要么打消此念,要么坐等朝廷谕令,而张之洞见此答复,读到的是朝廷“没反对”,于是,他马上进入了选址和购买机器的程序。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光绪十五年(1889)四月,铸币厂正式投入生产,中国最早的官铸银元——“龙洋”诞生了!“国产”银元以中国龙为图案,重量为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5种,“均与洋银一同行用”。除此之外,铸币厂还造出了“轮廓光洁,字体精好”的铜钱,日产量达到9万缗。
张之洞建广州机器铸币厂,在工业史、财政史和社会生活史上,都是值得一书的大事,诚如时人所说:“中国之有银圆者自公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