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白茶是否真的寒性?一周喝五次的传闻是真的吗?

01-23

白茶是否真的寒性?一周喝五次的传闻是真的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一类万能标题格式,很受营销号喜爱。

堪称是互联网文的标题万金油。

题目是《再喜欢……也不能……》

“震惊了,有的男人再喜欢你也不能嫁!”

“速转发,5年以内的白茶,再喜欢也不能长期喝。”

“再喜欢也不能养在家的N种花卉,破坏风水……”

这类耸人听闻的标题,抓马又吸睛,充满矛盾对立,天生自带流量。

但可惜,实质内容往往语焉不详,有标题党嫌疑。

偏偏刚入茶圈的新手,对白茶认知了解不足。

当一个人缺乏足够的喝茶知识傍身时,最容易被这些以讹传讹的虚假宣传误导。

一不留神,喝茶就被人骗到圈套当中。

《2》

这天午后,在网上闲逛。

看到一篇营销号特征满满的小作文。

内容主旨很简单,主张白茶再好也要换着喝。

“5年以内的白茶,寒性强,要少喝。”

“一礼拜的饮用量,要控制在四、五次以内,哪怕再喜欢也要有所节制。”

“实在贪喝年份新的白茶,喝的时候不妨加一片XX陈皮混合泡,破除新茶的寒……”

细看之下,满纸荒唐言。

但这种偏激言论,放在网上最容易引起关注。

翻了翻底下的留言,发现“信众不少”。

有不少新手茶客,对此深信不疑,认定5年内的白茶都很寒。

更有甚者,被这条内容说服的茶客,还自然而然地相信了对方的带货。

询问起适合搭配白茶的老陈皮链接。

看到这一幕,只想赶紧喊停,大家千万别偏听偏信。

喝白茶,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对方寥寥数语内,压根没有说清楚事实。

真相是,白茶并非茶性寒凉。

这从一开始就不成立,后续的那些喝法建议,也一应站不住脚!

《3》

原本,以白茶的储存时间长短来划分。

存放不足1年,是新茶。

储存时长介于1-3年,是陈茶。

而存满3年以上的,属于老白茶。

上述看到的偏激定调则是一刀切,默认5年以内的白茶一概是新茶,一概性寒凉。

这其中未免有偷换概念的嫌疑。

再说了,新白茶性寒凉,是世人对白茶的误解。

属于年年都会闹一遍的谣言。

每年一到新白茶集中上市的时间,就必定会在茶圈看到这样的声音,一篇接一篇的小作文,一条接一条的短视频,折腾一番诸如新白茶性寒凉的论调。

从而,阻拦人们购买新茶尝鲜的欲望。

神奇的一幕是,在绿茶大量上市时,极少有人跳出来主张喝绿茶寒凉/性寒。

而是通网在传,喝新茶尝鲜/盼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上新/快来尝尝早春的这一抹极致清鲜……

这背后显然有古怪。

从中能说明,关于白茶新茶寒凉的说法,是黑粉所为。

主要目的是抹黑白茶,混淆视听。

话说,白茶是不是性寒凉?

当然不是,如果说连萎凋后微发酵的白茶,都属于寒凉,那绿茶、黄茶、花茶等,要置身于何处?

关于这点,此前文章有详细阐述过,此篇不再赘述。

感兴趣的看官们,可翻阅往期文章。

在此,村姑陈想为新白茶澄清一番,它在茶圈江湖内,亦有不可取代的妙用。

譬如,冬天吃了火锅烤肉后,喝一泡高山白牡丹或者春寿眉的新茶,借茶味的清鲜,缓解口腔残余的油腻。

譬如,高山新白茶当中的茶氨酸含量,和其它茶比,可谓遥遥领先,无比清鲜动人。喝下一杯高茶氨酸的白毫银针茶汤后,能让人元气满满。

譬如,北方茶友过冬在暖气房待太久后,喝点香气馥郁,花香盈然,茶水清润的新茶,喉间产生的润泽感极佳,几乎在咽下茶水的刹那,便能化成片片甘凉。

这等绝妙体验,如果平白无故听信谣传,可要白白错过了。

喝白茶,新茶的鲜 vs 老茶的醇,它们拥有不同的审美点。

各花入各眼,按需选茶,才是靠谱做法。

没来由地嫌弃起新茶“寒凉”,将这等莫须有的罪名安上去。

一刀切,一概否认新茶,着实不应该!

《4》

在外面和朋友们喝茶时,有人聊到一个话题。

和开篇的说法有些类似。

直言称喝茶不能挑食,一款茶再好也要换着喝,不然迟早会喝腻。

此话一出,当场就引起热议。

在座有位来自武夷山的熟人,家里也有做茶,听完后第一时间直摇头。

因为他平时只喝岩茶,水仙、肉桂、名丛等,各种岩茶换着喝。

今年夏初时,收到过朋友寄来的明前龙井,据说是核心产区的,一小盒仅半两,价格并不便宜。

但他拆开试了后,发觉也就那样。

倒不是说茶味不好,而是单纯欣赏不来。

常年喝习惯岩茶焙火形成的甘醇饱满滋味后,换成小清新风格的绿茶,始终感觉味道稍淡,汤感醇厚度不足……

一方水土,一方茶味,一方风俗。

喝茶本身是一件很自由的事,不存在一定要各种茶换着喝的说法。

听完那位武夷山朋友的分享,觉得很有道理。

喝茶选择,是一件很个人的事。

尽信书,不如无书。

以白茶为例,只要品质好,便可长期饮用。

产自高山原料,产区生态环境绝佳。

及时摊晾,薄摊薄晾,精心加工制作。

且,后期仓储规范,严格密封干燥保存的优质白茶。

它们的香气、滋味、韵味,一概尽善尽美。

鲜、香、醇、爽,面面俱到。

喝过一次,便想着再喝下一次,让人念念难忘,百喝不腻。

对待这等好茶,不存在一星期顶多喝4次、5次的限定。

只要自己喜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固定喝一类茶。

当成日常口粮茶,每天都喝上一泡,也无可厚非!

《5》

最近两、三年,陈皮作为茶伴侣的呼声很高。

继陈皮普洱后,陈皮白茶的宣传热度也在节节升高。

一度让不少人相信,喝白茶加陈皮进去,两两组合,yang生效果会更好。

又或者,像开篇带货的营销号,暗暗提示的内容,称喝白茶加入陈皮能破解新茶的寒冷……

但这不能轻信,喝茶就是喝茶,以清饮为主。

加陈皮、加菊花、加红枣、加甘草,加乱七八糟的调味辅佐,只会破坏好茶的原味。

白茶本身的性味,并非寒凉。

相对而言,新白茶清润,老白茶温和,各有所长。

既然,白茶“不寒”,所谓加陈皮进入破除寒凉的观点,自然不成立。

从饮用欣赏角度,陈皮与白茶之间,并非良配。

哪怕再好的陈皮,加入一泡高山白茶里面,也会混淆白茶本身的毫香、花香、竹林香,以及清鲜纯粹的汤感。

最终喝到的茶味,反而打了折扣。

倒不如分开喝,单独泡陈皮,或者独自泡白茶。

各美其美,才是上选。

至于混搭之后,yang生功效更好的言论,更不可信。

陆羽在《茶经》里专门提到一个观点:“杂以卉莽,饮之成疾。”

喝茶,还是简单点比较好。

不然,今日加陈皮,明日加人参,后日再添入牛蒡、黄芪、麦冬……

各式大乱炖,混成一锅,反而不是健康喝茶所为!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菩提子有几种颜色

中国书法协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