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赏石艺术周:再次缅怀王朝闻先生!2017年精选作品回顾

12-10

赏石艺术周:再次缅怀王朝闻先生!2017年精选作品回顾

编者按: 王朝闻先生,这位令人高山仰止的学者,在石界人的眼里,更像是一位让人感觉亲切的、普普通通的石友——一个对石头有着纯真的、纯粹的挚爱的人。王老对石的爱,也许,正是作为美学大师的他,晚年对美的源头的执着寻觅。值“赏石艺术”成功申遗3周年、第一个“赏石艺术周”之际,摘要王朝王朝闻《石道因缘》的赏石观点,以飨读者。(一石尚)

石种:印尼葡萄玛瑙 收藏:田建一

石种:陈炉石 收藏:卢海东

石种:汉江石 收藏:胡俊

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已经空前兴旺起来的赏石活动,定将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而有更快的发展。我所接触的石友们,都希望集中彼此的经验和知识,把赏石美学推向较高的学术水平。我的愿望是:终有一天能够穿越探索石道的艰难,出现系统化、民族化为举世公认,名实相副的赏石美学。既可帮助赏石群众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也有助于外国友人理解中国的赏石文化;更重要的,是发展和壮大赏石文化。

石种:汉江石 收藏:王守军

石种:汉江石 收藏:王守军

石种:汉江石 收藏:胡永华

近几年来,各地藏石界经常举办石展和评奖活动,而且出版了一些刊物和画册。但在这些活动中,面对面的相互间的研讨似乎不很活跃;还缺乏比较细致和深入的学术交流。

我想,如能为石友们创造更多当面研讨的机会,通过切磋和互补,定会增进石友之间的良缘与石道。还有,赏石文化和别的文化一样,它的存在与发展不是可以孤立于其它学科之外的;这就需要有志于此道的各界石友齐心协力、求同存异地进行学术建设。如果能够使热爱观赏石的地质学家、心里学家、哲学家,和从事艺术创作理论或艺术教育的文艺家,还有热爱观赏石而并非以赚钱为主要目的的收藏家,每年相约在一定时间里召开有关的研讨会,结合实物进行鉴赏和分析,通俗而又逐步深入地探讨赏石历史和赏石理论而展望未来。应当能够产生一批具有相当学术水准的赏石著述,培养出确有真才实学的赏石人才。

作为形象思维的赏石活动,“出乎其外”必须以“入乎其内”为前提。我虽愿意对未来的建树做点抛砖引玉的工作,但我自己未必已经从迷魂阵里走出。这本称为《石道因缘》的书稿,不过是即兴地和零碎地写出一些有关评石之美丑的感想,并探讨赏石者与观赏石之间的审美关系。我知道,这些感想距离完整的赏石理论还很遥远;限于自己现有的素养,有些专题未曾涉及。我也不想复述过去在文章里谈到过的一些有关赏石活动的史料。其实,我在1987年写的那篇短文《艺坛天柱》里,转引过潘天寿诗句“此是海陬一片石,南宫袍笏未曾知”,可见这位画家对自己发现自然美的能力的自得与自负感,比卖弄典故者更有助于赏石能力的提高。

……

石种:长江石 收藏:周旭东

石种:长江石 收藏:李静

石种:长江石 收藏:周国平

在我看来,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它那丰富内涵很不相称。《庄子》所强调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一”(《养生主》)的豪迈愿望,绝不见得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我坚信,正如埋藏着未经发现的宝贵文物那样,在祖国的地下,也埋藏着不是已经发现了的观赏石所能代替的奇石资源。人生有涯而可供研究的对象无涯;学术研究的历程,不是一两代人所能穷尽得了的。祝愿未来的中国赏石文化和赏石美学,在无限的历史长河中发出无尽的异彩!

(注:该文为王朝闻先生《石道因缘》后记,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石种:长江石 收藏:李茂林

石种:长江石 收藏:黄先生

石种:长江石 收藏:李茂林

石种:灵璧石 收藏:王金山

石种:灵璧石 收藏:程子舟

石种:长江石 收藏:徐青龙

石种:长江石 收藏:成都赏石联盟

石种:长江石 收藏:卢晓玲

石种:长江石 收藏:侯仁军

石种:长江石 收藏:林同滨

石种:蒙天珠 收藏:宾夕

石种:戈壁石 收藏:金光源

石种:硅化石 收藏:李玺

石种:陈炉石 收藏:李小宝

石种:陈炉石 收藏:穆双喜

石种:印尼葡萄玛瑙 收藏:吴铭

(精美的奇石图片少不了拍摄时的努力,望诸位在转发图片时请把他们名字加上,以尊重他们的努力付出!)

摄影:陆舜冬、赵琦、王伟

编辑:一石尚

阿拉斯加犬多少钱一只大型犬

黄茶属于什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