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可以在清宫剧看到身着官服的大臣上朝时,脖子上都会佩戴一串珠子,这串珠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朝珠。朝珠其实是清代独有的,顺治帝后期,朝珠才正式作为礼服的配饰进行佩戴。
清朝在入关以后,将朝珠正式确定为冠服的一种配饰,同时纳入《钦定大清会典》之中,足以看出清朝对朝珠的看重;另外从清历代帝后朝服像中也能发现,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帝当时的冠服上并没有朝珠,顺治帝皇后开始佩戴了朝珠,顺治帝的母亲孝庄文皇后在晚年时,她的朝服像中也出现了朝珠,而自康熙帝以后的帝后朝服像均有朝珠。
朝珠多用东珠(珍珠)、翡翠、玛瑙、琥珀、珊瑚、象牙、蜜蜡等世间珍物琢制,一般都以光素的形态出现,着意表现它的材质,以显其气质非凡。朝珠的绦用丝线编织,颜色等级分明:明黄色绦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全绿和金黄色绦是王爷所用;武四品、文五品及县、郡官为石青色。
朝珠由身子、结珠、佛头、背云、纪念、大坠、坠角七部分组成。
每串朝珠的珠数都严格规定为108颗,代表了12个月、24节气、72候。还有一种说法,佛教认为人之一生,有八万四千种烦恼,将其归纳为108种,所以旧时佛寺每日朝暮,各撞钟一百零八下,称为“醒百八烦恼”。
在108颗珠中,每隔27颗珠子,便穿入一颗不同材质的大珠,称为“结珠”,也叫“佛头”、“分珠”。结珠不仅与其他珠子大小不一,颜色与其他珠子也有鲜明对比。4颗结珠将朝珠分成四部分,示为春夏秋冬四季。
挂在脖子后面与结珠相连的珠子,称为“佛头”。佛头有孔与“背云”相接,背云意为“一元复始”,佩戴时垂于背后,背云最下端为葫芦形“大坠”,称为“佛嘴”。
朝珠顶部的那颗佛头上,连缀一塔形“佛头塔”,其穿孔的方式为倒置的“T”字形,佛头塔的顶端用阔丝带系缀有一块宝石大坠子,大坠上端还垂有一块宝石,称之为“背云”,寓意着“一元复始”。
佛头两侧有三串小珠串,一侧置两串,另一侧置一串;两串的位置不可随心而戴,男女有别,男女各异,男在左,女在右。每串穿有10颗小珠,每5颗为一组,中间有绦相连,末端嵌有宝石的小“坠角”。三串小珠皆称为“纪念”,象征一个月有30天,为上、中、下旬,每串代表一旬,每5颗一组。
皇帝祭祀,会根据不同节气时令,佩戴不同颜色材质的朝珠:
惟祀天以青金石为饰,祀地珠用蜜珀,朝日用珊瑚,夕月用绿松石,杂饰惟宜,绦皆明黄色。
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以及五品命妇以上,皆可配挂朝珠,礼仪结束后不准佩戴,一般官员和百姓不能随意佩戴。佩戴时男的两串在左一串在右,女的两串在右一串在左,两者不能颠倒。至于佩戴何种质地的朝珠,也有严格的区分和等级规定。
朝珠有多种质料,根据地位的不同,佩戴不同质料的朝珠,其中,以东珠(东北地区出产的珍珠,也叫北珠)串结而成的朝珠最为珍贵。
所以清朝统治者规定,东珠朝珠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才能佩戴,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其他人若敢佩戴或拥有东珠朝珠,均属僭越犯上,斩立决!就只有皇帝一家才能用,其余人皆斩立决,也注定了留存于世的数量多不了哪去。
当年和珅的二十大罪状之一,就是拥有东珠朝珠。他白天不敢戴,晚上在家趁没人的时候,偷偷地戴上一会,然后赶紧收起来。后来被抄家抄了出来,成为和珅僭越犯上的罪证之一。
朝珠的佩戴方式清代也有严格的规定。佩戴时,“背云”必须垂于背部,紧靠后背心,“佛头”在颈后,前胸的珠子还要以三个结珠作中心对称,三串“纪念”也要垂于胸前。
对于命妇,穿着吉服参加祈谷、先蚕古礼时,只需要佩挂一盘朝珠即可;若遇到重大朝会,如祭祀先帝、接受册封时,就必须得穿着朝服并佩挂三盘朝珠,三盘朝珠怎么佩戴也有规矩,正面一盘佩于颈间,另外两盘朝珠从左右肩斜挂交叉于胸前。
而男子在任何场合只佩挂一盘朝珠。
现在存世的东珠朝珠十分罕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东珠朝珠也为数不多。在“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宫廷珍宝》一书中,共收录了八盘朝珠,其中只有两盘是东珠朝珠。如此看来,这东珠朝珠的确能够当得起这“稀世之宝”。
官员们所佩戴的朝珠,除了皇帝赏赐外,基本都得需要自己置备。置办不起的,只能用旧货或替代品。当时也真有置办不起朝珠的官员,无奈之下只好买一挂瓷珠充数。
久而久之,保存完好的朝珠越来越少见。如今,它们的售价往往高达数百万元。当然,这只是拍卖场上的成交价。在收藏家的一般交流中,一套完整的普通朝珠的市场价格在30万元至60万元之间。如果保存特别完整,所用材料稀有,价值数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