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沈华解析:汉代玉器琢磨方法的独特特征

11-10

沈华解析:汉代玉器琢磨方法的独特特征

第十四课、汉代时期的玉器琢磨刀法特征

介绍完汉代时期典型的玉器种类,这一节课程我们接着解读汉代时期玉器的琢磨工艺,不管汉代玉器是艺术制造史上的一个高峰期,或是战国时期玉器制作高峰期的延续,其实这些结论都是后人对这一时期玉器制作的评价,由于这一个阶段的器形设计特征比较复杂,也具有许多鲜明的时代特征。

根据考古的实物和馆藏准确物品的实物特征,我们对汉代时期的玉器琢磨工艺也就可以一目了然,换句话说,玉器琢磨工艺的刀法特征就因其相对简单,而更加容易归纳陈述,供各位收藏爱好者理解并掌握。

根据我们的总结,汉代时期的玉器琢磨刀法特征,大体上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琢磨的雕法,

第二部分是大刀阔斧的犀利刀法,

第三部分是最后的细节修饰磨地法。

第一部分 玉器的琢磨雕法

汉代时期琢磨的工艺继承了传统技法,在玉器的雕法中,包括深浅浮雕与镂雕的表现技法,这种工艺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因为深浅浮雕与镂雕艺术表现力的强弱,基本上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就是玉器纹饰设计的巧妙与否,第二个就是技法运用与掌握得熟练程度。

作为凭借手工技法生存的一种特殊工艺,汉代时期的工匠将玉器琢磨的工艺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一种技法一旦离开了“生”与“熟”的对立挑战,踏入了娴熟运用的层面,好处就是工艺成熟,劣处便是缺乏创新的元素,所生产的作品与现代的“工艺品”属于同一层次了。

所以,我们通观玉器制造史上的发展规律,几乎都是这样的一个循环过程,作品越做越漂亮,琢磨的技法使用越来越娴熟,但是超越先人的 作品却越来越少。到了明清时期,几乎所使用的还是延续着两汉以前的琢磨治玉的旧招法,加工技法与手段的陈旧,势必使得作品内涵乏味,所剩的只有循规蹈矩的墨守成规。

正是由于这种因素的存在,造成汉代时期镂雕与深浅浮雕技法中缺乏亮点,进入一个技法使用娴熟,而作品缺乏新意的阶段,所以大家对此要有所理解。

第二部分 大刀阔斧的犀利刀法

用“刀”法来形容十分贴切,汉代唯一引以为傲的玉器琢磨工艺不多,对后世带来很大影响的就是两种,主要是指汉八刀法与游丝毛雕刀法两种,其中的游丝毛雕的名称有很多种说法,但是这种工艺严格意义上说,战国时期就有出现,汉代不过是继承和发扬光大而已,所以,汉代时期的“刀法”一词应该指的是“汉八刀”。

1、所谓的汉八刀法。并不是只有八刀,而是指这种刀法犀利,简洁,主要集中在对玉握与玉晗的雕琢上,受葬玉的特殊加工时间所限,治玉工匠惜“刀”如金,寥寥几刀,追求神似的鬼斧神工,将作品雕制完成。

根据实物的观测,我们总结出汉八刀的用刀特征是:

a、琢磨时入刀的力度很大,对匠人手腕的力度要求高,重入而轻出。

b、起刀后琢磨相对完整,粗刀与细砂的完美结合,施以精细地打磨,做到刀痕尽化,不留走刀的痕迹。

c、整体作品讲究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用刀干净,没有轻浅的辅助用刀,这一点与书法类似。

d、玉器的造型部位,大刀阔斧,用刀如泥,有刮削的刚劲生硬样的感觉。

冥器历来不是藏家追逐的重点,唯有汉代时期的玉握和含蝉例外,除去材料考究的原因,玉器琢磨的技法也大大地提升了作品的含金量,从市场来看,汉代时期的八刀作品,制作成功率并不是很高,这里指具有艺术品位的精品,仿品众多,真品大概百不得一。

因为在制作过程中,无论是材质,还是制作者个人能力,各种因素都可能对琢制成品产生影响,所以,一件精美的汉代时期八刀作品,从收藏与欣赏价值的角度分析,其意义绝不低于一件同时期的出廓玉壁,值得各位藏友关注。

2、汉代的游丝描刀法。这种刀法来源于战国时期,但是跟战国时期细阴线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线条通常是施用在佩饰器上,作为对玉器纹饰中的轮廓纹衣纹的刻画,它的特点具有细、绵、长、浅、飘,但是,如果仔细观察,这种细长线条所表现出来的质感,汉代时期的游丝描线条并不弱,而是在战国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步,带有一种绵里藏针的内力,与战国时期的阴刻线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在此基础上,你再看后代的宋仿、清仿作品,缺乏腕力的运用和掌控,都不能仿制出这种含蓄的内力,而赝品的线条感觉就更差了。

第三部分 最后细节的修饰磨地方法

汉代时期的玉器精品,琢制成型以后,在最后处理修饰与磨地的时候,所施用的砂质细腻度和工艺水平要普遍高于战国时期,譬如我们常见的谷纹玉璧,在最后的修饰磨地的时候,注意到了将谷纹与地子的关系,处理成干净利落的拔地而起的感觉,收藏界将这种技法称之为“阳纹地平”,这种视觉效果只有在两个时代玉璧同时在手,相互对比的情况下,才能有所感觉,因为战国时期的玉器,制作完成以后,在地子上面的抛光的处理工艺上已经是炉火纯青了,到了汉代时期,这种工艺变得有所保留,只有在精品玉器上,才能看到有这样的磨地表现。

过去我们一般认为玉器地子处理的水平较高的,应该是战国的玉器工匠和技艺,其实这种观点,也需要根据实物客观的分析,一概而论的定论我感觉有失偏颇,虽然汉代时期的精品地子处理的很好,但是普品的地子与战国时期的玉器相比,基本上是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除此之外,汉代时期琢玉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隐起、钩撤、减地平凸等,但是这类工艺均延续着战国时期的加工技法,在汉代时期毫无创新,也没有什么特色,甚至反映在玉器作品上,有时其运用的熟练程度,甚至还不如战国时期的工匠,这里就不再浪费大家的时间了。


最后强调:免费的文章是我上一个专栏视频课程《汉代玉器》的文字稿,如果想让自己的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可以订阅下面的课程链接,从十一月一日到十一月十一日,我所有的玉文化专题系列课程参加头条双十一大促销活动,仅用一包烟的费用,可以每天一堂课,连续观看一个月的内容,目前有九个专题311节课程内容,全部订阅可以观看近一年的时间,已经有1200多位学员认真参加了课程的订阅学习,并且整体课程都是满分五星的好评,希望大家不要错过这个机会,感谢支持!

网上宠物医院在线咨询

嘉佑通宝珍稀版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