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蒙顶茶的历史:探寻千年古茶的起源与发展

10-18

蒙顶茶的历史:探寻千年古茶的起源与发展

蒙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城之西,属邛崃山脉尾脊,东西约7公里,南北约4公里,最高海拔1456 米。

山上五峰环立,林木丰茂,土质肥厚,云雾缭绕,阳光漫射,所产蒙顶茶香气持久,汤色明亮,自古以来,被世人奉为珍品。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古谚传颂至今。历代文人墨客对蒙顶名茶推崇备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华章佳篇,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茶文化。

蒙山茶树品种经千百年自然选择和人工培植,大部分为中小柳叶型品种,所产茶叶质地特优。

唐代白居易《琴茶》称道“茶中故旧是蒙山”。

蒙山茶园

明代顾元庆在《茶谱》中对唐至明的两个贡茶基地所产名茶比较,一是湖州(浙江长兴)顾渚山的“紫笋”,一是蒙山的“石花”。认为“石花最上,紫笋次之”。

蒙茶采摘精制始于西汉,陶谷的《清异录》记载:“吴僧(吴理真)住蒙顶,结庵种茶凡三年,味方全美,得绝佳者曰‘圣阳花’、‘吉祥蕊’,所采不逾五斤”。

制法为蒸汽杀青,烘干后用石臼捣碎,制成团饼。

在唐代创制蒙山“石花”、“黄芽”、“雷鸣”等名优茶。

黎阳王在《蒙山白云岩茶》诗赞石花茶是“人间第一茶”。

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日本慈觉大师圆仁归国,唐王送给蒙顶茶二斤,成为皇家礼茶。

制茶方法仍以团饼为主,只改石臼碎茶为石碾碾茶。同时试制了“鹰咀”炒青茶和只蒸不碾的“谷芽”散茶。

及至宋代,创制“万春银叶”、“露芽”。诗人梅尧臣在《得雷太简自制蒙顶茶》诗中描绘采集刚萌发的嫩芽“带露摘芽颖”,然后蒸气杀青,烘焙揉搓,碾碎“自煮自揉焙,入碾只俄顷”,泡出的茶汤色柔嫩,香沁肺腑,甘味长久“汤嫩乳花浮,香新舌甘永”的情景,足见蒙茶之珍贵。

明代名山制茶工艺改蒸为炒,改碾为揉,改团饼茶为散茶,极重视形、色、香、味。

通过炒、凉、揉、焙的“甘露”、“石花”,质量大为提高,形成“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幂覆,久凝不散”的特点,为现代“半炒烘,形卷曲”的工艺格局奠定基础。

明代黄一正的《事物绀珠》把蒙山所产“石花”、“圣阳花”、“露芽”、“谷芽”、“吉祥蕊”、“石苍压膏”、“井冬芽”、“不压膏”等列为全国93种名茶的前8种。

清代,为满足少数民族中贵族、头人和供佛的需要,除贡茶沿袭古制外,在边销茶中创制边销细茶,内销名优茶产量减少。

民国时期,军阀连年混战,经济凋敝,传统名茶趋于绝迹。

解放后,国营蒙山茶场仿古制茶工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将清明前采摘的一芽一叶初展嫩头,经过三炒三揉烘焙等工序,恢复生产传统名优茶甘露、石花、黄芽、玉叶长春、万春银叶,并创新品春露,其品质特征:

蒙顶甘露:芽叶纯整,紧卷多毫,浅绿油润;汤黄微碧,清澈明亮;香气高爽,味甘久

蒙顶石花:银芽扁直整齐,汤色黄碧,热气溢香,口腔留甘。

蒙顶黄芽芽叶金黄,汤色青黄明亮,味甘鲜而浓。

大湾石的价格

宠物蚂蚁能带上高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