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印章文化源远流长,这种由汉字、篆刻及印章石组成的中国传统印章艺术历来是文人墨客的收藏雅好。自古以来,刻制印章的材料有多种,如玉石、金、银、铜、木、牛角(骨)、玻璃等。金印价值连城,极难得到;铜印作伪较多,真伪难辨;木印、牛角(骨)印、玻璃印等材质普通,制假也易。因此,收藏历代的印章,玉石印章是很好的选择。
印章,自古就被作为身份与权威的标识,用料越考究,则代表拥有者的地位越显赫,其中以和田玉为最为珍贵;皇帝的玉玺就是一种玉印章,只不过玉玺用的都是最上等的玉料,而且都是由皇家技师雕制而成,是权利和身份的象征。
玉印是玉质印章的简称。玉有狭义、广义之别:狭义的玉,指主要成分为硅酸钙的角闪石,硬度在莫氏6度以上,比重大于2.55,以新疆玉为代表,亦称为软玉;另指主要成分为硅酸钠和硅酸铝的翡翠,因其硬度高于7,比重大于3.2,故也称为硬玉。
广义的玉,泛指“石之美者”:除了软玉(含产地以辽宁为主的岫玉),硬玉、水晶玛瑙、青金绿松、孔雀石、虎睛石,甚至珊瑚、琥珀都包括在内。自然界有200多种美石,能做印材的不下数十种——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上饶石以及近年涌入国内市场的老挝石等,凡莫氏硬度4以下,能直接用钢刀镌刻成印的美石皆不在玉印材之列。
为在中国古代,玉印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是圣洁的化身。远古时代,由于原始先民对自然界的各种不测风云无法理解也无法抵御,只能祈求神灵的保佑和庇护,而“玉”的自然温润、色泽柔美给人一种高贵纯洁的神圣感,于是人们就把自己所尊崇膜拜的神灵或者是其他信仰寄托在这个神圣的器物上,并且赋予它许多美好而巨大的神秘力量。
玺印《释名》解释为:“玺,德也,封物使可转德而不可发也。印,信也。所以封物为信验也。亦言因也,封物相因付。”在中国,印章起源于商代,早期多为铜印,玉印出现于战国时期。印章最初只是个人的记号,并无严格的等级限制,但自秦代开始,天子以玉为印,并称之为玺。汉代沿袭秦制,仍以玉为玺,规定皇帝、皇后以及诸侯王的用印,统称玺,而官吏及平民所用私印,只可称印,故汉代不仅有印玺之称,又有“章”、“印信”等别称。东汉人卫宏在《汉旧仪》中记载,汉代皇帝有六玺,皆白玉螭虎纽,各有不同的用途:“皇帝行玺”用于封国,“皇帝之玺”赐诸侯王,“皇帝信玺”用于发兵,“天子行玺”召大臣,“天子之玺”册封外国,“天子信玺”则用于事天地鬼神。只是汉代帝陵尚未做过科学的考古发掘,因而皇帝玉玺的模样,至今难明究竟。
到了今天,玉石的开采技术的发展让玉石的开采量大大增加,各种玉石工艺品也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玉印章就是其中的一种。玉印章因玉料的不同也可细分为很多种,有白玉印章,碧玉印章,墨玉印章,青玉印章,黄玉印章等很多种。